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名言吧 > 观后感 > 正文

三年经济资讯协商观后感20篇汇集

时间:2017-08-14 08:08:39

金融危机电影《商海通牒》观后感【篇一】

艾瑞克—华尔街一家大型投行的风险部门主管,被上司公报私仇,在一轮大规模的裁员中,首当其冲被裁撤掉了。

但是艾瑞克正在进行的一项风险研究尚未完成。作为主管风控的主要负责人,艾瑞克发现在日常风险监控中,该投行基于通用模型定价的资产,已经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投行之间的竞争是残酷的,所以被裁撤掉的员工要被立刻监视离开,连用于通讯的手机也要被立即中断。艾瑞克的心中充满愤怒,但是出于职业操守,他把未完成的工作交给了自己的徒弟——风险管理员苏利文。正是这一行为挽救了整个公司。

苏利文仔细研究老师的成果,填补了漏洞,发现,原来的模型错了,风险预警机制已经失效,公司面临巨大风险。得到这一消息,公司高层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次日开盘将公司经营的抵押证券MBS全部清仓,最大限度的收回资金,挽回损失。

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就这样被推倒了。

面对从天而降的馅饼,许多华尔街的投行精英竟丝毫没有怀疑,每个人都怀着捡了大便宜的喜悦心情,积极的投入到‘接盘侠’的行列之中。而这场金融海啸中,唯一的获利者就是最先嗅到了危机的这家投行。

关于这部电影,网上有许多精彩的影评。专业影评人的文学功底非同一般,一部电影被他们描述的跌宕起伏,精彩生动,但是我想在这里讨论的是这些评价中带有的、针对金融从业者的一些偏见和误解,以及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为金融从业者正名。

‘毕竟金融危机发源于这个万恶的投行,最终苦果却要世人均摊。’

‘资本操纵者贪婪的本性、阴险的计谋、凶残的手段、冷漠的绝情’

‘公司的高层对这些即将到来的金融界的危险既无所畏惧,也不知羞耻’

看看网上的评价,这样的言论不绝于耳,盲从者也乐意看到有人为种种社会怪象找出了一个替罪羊,让他们在生活高压中层层积累下的压力和情绪有了一个肆意宣泄、喊打喊杀的地方。但是如果你肯学习一些金融知识,并愿意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你就会发现,事实果真如此吗?

金融危机发源于万恶的投行吗?

“我不是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危机这个词我没有办法做出专业的解释。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大体明确,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挤泡沫’的过程。可是泡沫是哪里来的?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一定是市场先积累了大量的泡沫,然后才有了后面的‘挤泡沫’。以上证指数为例,如果大盘涨到5000、6000、10000肯定是有泡沫,但是大盘跌到2000、1800、1600的时候谁能站出来说市场有泡沫?只有当市场价格严重高于实际价值中枢的时候,市场才会有严重的泡沫,才会有后面惨烈的‘挤泡沫’的过程。

谁先戳破了泡沫?大家都有过吹泡泡的经历,泡泡吹的越大,其破裂的可能性就越大,等泡泡吹大到它的极限,它自己就会破裂。市场的泡沫也是同理。不论市场怎么上涨,总之它不会涨到天上去;市场涨到它的极限,不用太大的力就可以被打下来。戳破他的人可以是‘万恶的投行’、‘万恶的地产商’、也可以是‘万恶的收藏家’,或者是‘万恶’的其他什么人,总之总会有先知先觉的1%们发现市场存在泡沫,他们认为市场泡沫膨胀一定会有个极限,之后就会有一个价格回归价值的过程。

对,就是这些‘万恶’的1%们在市场泡沫即将破裂或者是刚刚破裂的时刻,果断的离开了这个市场。不是因为他们做空了市场,市场就下跌了,是因为市场中已经累积了大量的获利盘,多头已经疲态尽显成为强弩之末,这个时候做空的利润空间巨大,你不做空,别人也会做空。2015年证券市场暴跌,许多人归咎于股指期货的做空才产生市场的暴跌,那么,2008年倒是没有股指期货,股市从6000一路狂泻到1600,那次暴跌的黑锅又该由谁来背呢?”

金融危机电影《商海通牒》观后感【篇二】

2008年金融海啸,美国著名的老牌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消息一出,震惊世界。因为商界一直有Too Big To Fall(太重要以至于不能倒下)的潜规则,所以当这个有着158年的超级投行的最终倒下,也说明了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之深。

国家不幸诗家幸,人们预计马上好莱坞就会投资拍摄相关影片。影迷已经手拿爆米花等在电影院里,不成想等来却是老态龙钟刚刚出狱的哥顿·盖科(《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和头戴棒球帽永远在挑战山姆大叔的胖子迈克·摩尔(《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两部影片,前者竟让资本大鳄有了亲情的概念,后者虽有出色的资料整理和剪辑观念,但是又失之艺术气息。

直到2011年圣丹斯电影节,狮门影业慧眼识珠,迅速拍下这部由名不见经传的导演初哥J·C·陈多尔、凯文·史派西、杰瑞米·艾恩斯、扎克·昆图等数名男星共同主演的影片的发行权。美国以及全球的观众,才得以欣赏到好莱坞第一部能够如此清晰的解析金融危机起源的精彩独立制作影片。

影片讲述的正是2008年金融风暴之前的24小时内,一个老牌投资银行内发生的所有事情。根据影片的阐述,投行在三年内经营了一款将不同信用评级整合在一起的抵押债券,在发行了大量该类债券后才最终清楚其风险性,但是为时已晚,由于杠杆效应,一旦出现下跌,公司需要赔付的价值甚至远远高于公司的总值。而就在此时,“补仓”的.抉择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投行老板图尔德描述此情此景为“音乐停了,风暴来了”。

影片完美的遵循了古典戏剧的三一定律,一天之内,一个故事、同一个场景,变化的只是人物的语言、状态和失焦的摩天大楼窗外景色。影片的终极问题,也和经典戏剧一样——当面对矛盾时,人如何选择,或者,用另一句话来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于影片中的人物来说,选择就是,卖掉不良资产,还是破产。当交易部的头目山姆拒绝将不良资产转移给同行的时候,他认为:“我们正在把毫无价值的东西卖出给自己的交易伙伴,我们正在搞垮别人的事业,彻底的。以后,没有人会买我们的东西。”这是一个从事了34年金融工作的行家里手心中的职业操守,同时也是一个金融从业人员的“盗亦有道”,毕竟自己手下的股票经纪人们即将把手中大笔的不良债权和股票卖给自己建立起程度相当深的买家、交易员和客户。如果成功,投行可能会幸免于难,但是金融业会受到巨大冲击,同时,自己也将从此上了同行的黑名单。

信奉曹操信条“宁肯我负天下人”的老板图尔德则认为,有必要“让公司走自己的路,哪怕让其他公司无路可走”。别忘了这位精神领袖对于自己员工——金融从业人员的教诲是:“更快、更狡猾或者干脆作弊”。也许正是这种认识,使得他轻而易举的选择了将债券和股票抛售的做法。

绝妙的是, 对于自己挑起的,即将到来的金融危机,图尔德认为:“1937年、1957年、1984年、1987年,1997年,2000年,都一样,周而复始,这种情况一直会发生,我们改变不了什么,我们只不过是控制不住自己罢了。我们只不过是采取措施,做对了我们赚一笔,做错了横尸街头。”图尔德对于金融危机的宿命式总结,精准的令人无可辩驳。

最后风险评估员彼得问山姆,转嫁掉不良资产是否正确时,山姆反问“对谁来说”,彼得回答“我不知道”,山姆则替人们回答:“我也不知道。”事实也是这样,当一个组织或者团体的规模以及带来的影响过于强大的时候,个人的属性就被衰减的无比渺小。在这种情况下,对错之间的界限就会开始模糊。一个错误的决定,既来自一个集合,也来自一个个人。不过,毕竟金融危机发源于这个万恶的投行,最终苦果却要世人均摊。即便资产缩水,拥有高薪的金融从业者也一定比工鞋阶层好过,这估计也是纽约“占领华尔街”运动兴起的原因。

有趣的是,影片在拍摄的时候,“占领华尔街”运动并未开始。不过《商海通牒》毫不遮掩的曝出了投行中各个级别的年薪数目,最初级的如彼得和赛斯,大约为25万美元,交易组头目威尔250万,大老板图尔德自然更是高的没边,9千万的分红和年薪,身价数十亿。单凭这不平等到极点的工资条,就足以被工薪阶层棒杀。但是,话说回来,那些聚集在华尔街,举牌抗议的示威者,又是否真的无辜到可以随便向华尔街大鳄们扔出石头?一个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起源又是否只是投行的金融精英闯下的大祸?对此,导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片中有一个场景,评估员塞斯问长官威尔,这次的危机会给平常人带来的影响,威尔这样反击塞斯的内疚:“这些普通人,他们想要的生活就是香车豪宅,但是他们根本负担不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要,我们是他们豪华生活的根本原因。我们用手指在他们天平的一端压了一下,我们抽走手指,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公平社会,但是他们马上就会不干。他们想要我们给的东西,但是又喜欢假装不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他们装伪君子比我强多了,去他们的吧。”当听到来自不同阵容的致命攻击时,不知占领华尔街的将领们,会作何感想。向来热衷于超前消费观念的美国人民,在使用信用卡预支舒适生活,利用金融衍生品大赚金钱的时候,是否也曾在心中暗暗担心过这样的一天?

影片的结尾,投行成功将大部分债券和股票分摊给了更多的同行,一场危机已经在所难免。山姆来到前妻家的草坪,为自己死去的老狗挖一份坑穴,面对早已形同陌路的前妻,和因为肝部肿瘤而辞世的宠物,山姆擦干眼泪,奋力铲向地面。直到画面消失字幕升起,铁锹与地面的撞击声依然冲击着观众的神经,令人怀疑,死去的究竟是老狗,还是其他的什么?

新闻相关的读后感1

在一家冷饮店发生了一件意外,女老板在压封口机时,她的三岁女儿因为一时好奇,把手放到封口机上去玩,结果左手中指遭压伤,父母急忙送女童去医院,但医师告知女童的父母,女童的左手中指恐怕要截肢。

我从这则新闻中发现,不当的好奇心常会使自己受害,女童就是因为好奇心驱使,才会想把手放在封口机上试一试,结果却使自己遭到截肢的命运。有很多意外的发 生,不少就是因为当事人好奇心造成的,像我就是一个例子。有一次在大卖场,我看到一个我不曾见过的哑铃,结果我就很好奇的把它拿起来把玩,一个不小心,哑铃打到了我的手指,我的指甲整片掉落下来,我痛得哇哇大哭,也把爸妈吓得惊慌失措。

人对新奇事物感到好奇,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若在不该好奇的地方好奇,就可能发生无法预知的意外。像是碎裂掉的玻璃,有的人可能好奇,便伸手去摸,就被割伤 了。但如果把好奇心用在对的地方,例如在求学时,遇到问题,因着好奇,怀抱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这种求学态度便是值得学习的。

我因为经历过因为好奇而受伤的事件,我渐渐学会如何分辨什么事情可以去尝试,什么事情只要知道即可,不要被好奇心牵动着,因此现在的我不再因为好奇心而受伤。

希望大家都能以报导中的小女孩为借镜,懂得克制自己的好奇心。就算对某些新奇事物感到好奇,也要清楚是否可以去尝试,不要在未弄清楚前就轻易尝试,如果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那可得不偿失啊!

新闻相关的读后感2

你看过"橡皮筋狗"吗?不是新品种,也不是手工艺品,更不是可爱的绰号喔!它是我最近从电视上看到的一则新闻里的可怜小狗。不知道哪个顽皮的小孩,一时心 血来潮,竟然拿橡皮筋套在小狗的脖子上,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小狗的脖子被橡皮筋紧紧捆绑,影响了正常的生长,而且在强力的摩擦下,橡皮筋就像一把利刃,把小狗的脖子切割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其实我是很怕狗的人,尤其是流浪狗,每次看见它们时,我都会绕路而行,对它们敬而远之。但是当我看到这则新闻时,不但没有幸灾乐祸的心情,反而觉得内心隐隐作痛呀!我在想:为什么大家不能彼此尊重,毕竟它们也是一个个宝贵的生命啊!我们人类常常夸口说自己是"万物之灵",为什么却又常常恣意做出残害万物的残忍行为呢?

记得前一阵子导盲犬"可鲁"的故事掳获了多少人们的心,大家无不热泪 盈眶,感动不已,结果竟兴起一阵养"拉布拉多犬"的风潮,甚至有补习班大作广告,声称:"报名缴费后,即赠送『可鲁』一只!"唉!真是令人担忧:也许不久 之后,大街小巷就会有许多"可鲁"加入流浪狗的行列了呀!

人们常常因为一时兴起,不考虑清楚自身的条件就贸然豢养小动物,等到三分钟热度过了之后,就以各种藉口弃养,有时候还自诩为"放生",结果造成满街流浪动物,造成环境品质恶劣,而后果却要可怜而无助的动物们自行承担,这不是太自私自利了吗?

我觉得真爱不是拥有,而是尊重!我们可以喜欢狗儿,也可以怕狗儿,因为我们是有生命的自由主体;但是狗儿也有生命,也有他们的权利,它们一定不想有人把它们 当作玩具一样把玩,等到玩腻了就得被扫地出门,从此只能餐风露宿,甚至遭受虐杀啊!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经过审慎的评估之后,确定自己和家人都能承担照顾的任务后,才能豢养,而且不可以随意"弃置"它们。望着"橡皮筋狗"那哀怨的眼光和腐臭的伤口,我的心真的好痛,真希望这一类的悲剧不要一再重演 了!

新闻相关的读后感3

“双节假期”让很多人过足了瘾。不过,也有人伤心,那就是远在农村的父母们。今年双节期间,我看到一条新闻报道,看后心里一直酸楚楚的。

山西吕梁山有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妇,男的叫李兴桂,女的叫张秀连。双节之前十来天,这对老夫妇便开始忙乎起来了,“吱呀吱呀吱呀……”推着村边那台沉重的石磨转了一圈又一圈,鲜红色的辣椒越磨越细。张秀连撒上盐和蒜,再磨几圈,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老人家一想到再过两天孩子们回来就吃到这香喷喷的辣酱脸上的笑容像开了花一样。老人还把被子拿到外面晒了晒,就等着孩子们回来了。

老夫妇一共育有6个子女,都在外地打工,也都很忙。为了准备足够的辣酱,老两口起早贪晚抓紧时间用石磨碾压着辣椒,白天磨好辣酱送到集市上加工,晚上回家后再把平时收集的瓶子拿出来刷洗干净装满辣酱。他们盘算孩子们走时每人都能多带上他们最爱吃的辣椒酱。一切准备好了,老两口高兴地期待着儿女们早日回来过个团圆节。

10月1日前的一个下午,老人家一连接了几个电话,先后得知孩子们一个都回不来了。听后,两位老人哭了:“哪怕回来一个呢。”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哪怕回来一个呢。”老人家多么简单的祈求,多么朴素的期盼啊!可是,他们只能眼巴巴看着一瓶瓶装好的辣酱默默地流泪!

妈妈常给我讲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新闻报道中的6位儿女,他们忘记了时间是平等的,在儿女们长大的同时,父母也会老去,身边的一切也都在慢慢老去。生命犹如一棵新鲜的蔬菜是有保质期的,过了这个保质期,将无法为它回鲜复嫩。我想,老人的6位儿女事先应当好好商量商量,安排一下回家看看老人,怎能让老人家空守失望呢!

但愿天下的儿女们趁着父母健在的光阴尽尽孝吧,因为父母们已不再年轻。别让父母空守失望心酸,别给自己留下无可挽回的遗憾!

新闻相关的读后感4

偶而看电视,看到节目预告将会讲述一件真实的事件,于是决定看。

报道是去年冬天北方一个城市,有一位妇女自杀,爬上了一个很高的烟囱,不知道什么原因,躺在了烟囱顶端不足一平方米的脚手架上。报道开始时,已经是有人报了警,消防防到达了现场,镜头中那妇女一动不动的躺着。当时正下着大雪,烟囱超过七十米高,而消防的云梯最高只有五十米左右,无法使用云梯救人。那种烟囱估计北方许多大型工厂都有,红砖砌成,外面有一排没有围栏的梯子。梯子是铁做的,不过长年累月的日晒雨淋,锈蚀的很厉害,加上当时下着大雪,很有可能梯子上结了冰块。

不能使用云梯救,就只能有人徒手攀上梯子去解救。两名消防人员为了轻便脱去了大衣,带上必备的工具爬上了烟囱。烟囱都是顶端比下端窄小许多,当消防人员到达顶端时,完全没有可支撑自己的地方。一名消防人员只好骑在烟囱上,一脚在还在冒烟的烟囱里受热,另一只脚在外面的雪花中受冻。脚手架不足一平方米,解救行动可想而知的困难,经过消防员的努力终于将那名妇女解救了下来。过程用上惊心动魄一点都不夸张,看的人也捏着一把汗。不仅天气恶劣,到达70多米的空中,风力也加大许多,同时那名妇女是昏过去的,不能配合解救工作。两名消防员是冒了巨大的风险的,稍有不甚就会失手,那样结果会很可怕。

看到成功的解救之后,电视里在场的人和在看的我,也由衷的高兴。为消防员的机智和勇敢,为他们能在这么恶劣的天气中的成功鼓掌。

我不是学新闻的,只是看新闻的观众。对新闻的理解就是媒体告知我们每天发现的事,让我们了解世界,明白我们生活的环境。重大新闻让我们了解国际、国家大事,财经新闻让我们了解我们生存环境的经济发展情况,社会新闻则让我们了解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如今是资讯时代了,每个人都离不开各种资讯。不少社会新闻更让观众从中得到不少知识、见解,积累了他人的经验,对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多少有了借鉴、判断的参考价值。看新闻,做为一个观众,当然希望看到的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虚假的东西只会误导人。

像这类解救的`真实故事,就是喜欢看的一种,相信会有不少人也喜欢看这类的新闻,讲述的的事可能就会发生在身边。万一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处理,怎么配合等,可以从中学到,当然这也让我们看到消防员们的英勇。只是,还是有些意犹未尽,有一种没完全报道完的感觉。听完爬上烟囱解救妇女的消防员介绍他们如何做到的,其现场观众对他们由衷的鼓掌之后,就完了。对于那位妇女,交待了一句送往了安全的地方。

在我为消防员鼓掌喝彩之余,我更想知道那位妇女的情况。她被解救下来之后,身体状况如何?她在烟囱上已经躺了过二小时,那种冰天雪地的天气,在七十多米的高空中,她健康和精神方面如何?安全的地方是指哪?是医院还是她的家,都没有说。没有一个那妇女的近镜头,她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选择爬这么高的烟囱?这次是解救下来了,不知她的问题解决没有?我自然希望看到有跟踪的报道,了解她为何如此?还会不会再做出轻生的决定?

如果那名妇女的问题没有解决,再次做出这种决定,不仅牺牲她一个人的生命,也让冒生命危险辛苦解救她的消防员的这次解救也浪费了。如果这则新闻,有后续的报道,对这名妇女的现状有一个交待,那真要为这报道打一百分了。虽然没有看到后续,还是由衷的希望那名妇女的问题已经解决,珍惜生命。

新闻相关的读后感5

今天我从报纸上看到这么一则新闻,报道了绍兴公交车上一名老人上车,无人让座。我又看到了另一则新闻,报道了一个71岁的老人给79岁的老人让座。读了这两则新闻我感慨万分。

首先,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人的美德,居然在我们绍兴的公交车上没人老人让座,真是为那些人感到难过。如果是我看到了这样的情况我肯定会主动让座的。想想倒也是,现在的小孩子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个大人围着我们转,有什么要求立刻满足。不用做饭,不用洗衣服,不用整理床铺,更不用为老人做任何事情。尊老爱幼的这一优良传统在我们这一代孩子身上将得不到发扬光大。

其次,我觉得榜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71岁老人给79岁老人让座,感动了车上所有的人。从这篇报道中平时我们的长辈应为我们一代作好榜样,因为71岁老人为车上的年青人作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给车上所有的人上了一节尊老爱幼的课。

作为一绍兴人,我应该积极地向这两人老人学习,让我们的绍兴更加美好。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候最关键的

《新闻事件》观后感1

在一家冷饮店发生了一件意外,女老板在压封口机时,她的三岁女儿因为一时好奇,把手放到封口机上去玩,结果左手中指遭压伤,父母急忙送女童去医院,但医师告知女童的父母,女童的左手中指恐怕要截肢。

我从这则新闻中发现,不当的好奇心常会使自己受害,女童就是因为好奇心驱使,才会想把手放在封口机上试一试,结果却使自己遭到截肢的命运。有很多意外的发 生,不少就是因为当事人好奇心造成的,像我就是一个例子。有一次在大卖场,我看到一个我不曾见过的哑铃,结果我就很好奇的把它拿起来把玩,一个不小心,哑铃打到了我的手指,我的指甲整片掉落下来,我痛得哇哇大哭,也把爸妈吓得惊慌失措。

人对新奇事物感到好奇,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若在不该好奇的地方好奇,就可能发生无法预知的意外。像是碎裂掉的玻璃,有的人可能好奇,便伸手去摸,就被割伤 了。但如果把好奇心用在对的地方,例如在

我因为经历过因为好奇而受伤的件,我渐渐学会如何分辨什么事情可以去尝试,什么事情只要知道即可,不要被好奇心牵动着,因此现在的我不再因为好奇心而受伤。

希望大家都能以报导中的小女孩为借镜,懂得克制自己的好奇心。就算对某些新奇事物感到好奇,也要清楚是否可以去尝试,不要在未弄清楚前就轻易尝试,如果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那可得不偿失啊!

《新闻事件》观后感2

今天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绍兴一位老人上车,无人让座。我看到另一个新闻,报道说一个71岁的老人把座位让给了一个79岁的老人。我怀着极大的情感读了这两个新闻故事。

首先,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人的美德。绍兴没有老人在我们车上让座,真的是那些人的悲哀。如果我看到这样的情况,我早就让座了。想想也是。现在的孩子在家,衣服一伸手,嘴巴一张。六个大人,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父母,母亲,围绕着我们,任何要求立刻满足。不做饭,不洗衣服,不铺床,不为老人做任何事。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不会在我们这一代孩子身上发扬光大。

其次,我觉得榜样的作用很重要。71岁的老人给79岁的老人让座,感动了车上所有的人。从这个报道来看,我们的长辈平时应该给我们这一代人树立一个好榜样,因为71岁的老人给公交车上的年轻人树立了一个好榜样,给了车上所有的人一个尊老爱幼的教训。

作为一个绍兴人,我要积极向这两位老人学习,让绍兴成为更好的地方。

《新闻事件》观后感3

“双节假期”让很多人过足了瘾。不过,也有人伤心,那就是远在农村的父母们。今年双节期间,我看到一条新闻报道,看后心里一直酸楚楚的。

山西吕梁山有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妇,男的叫李兴桂,女的叫张秀连。双节之前十来天,这对老夫妇便开始忙乎起来了,“吱呀吱呀吱呀……”推着村边那台沉重的石磨转了一圈又一圈,鲜红色的辣椒越磨越细。张秀连撒上盐和蒜,再磨几圈,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老人家一想到再过两天孩子们回来就吃到这香喷喷的辣酱脸上的笑容像开了花一样。老人还把被子拿到外面晒了晒,就等着孩子们回来了。

老夫妇一共育有6个子女,都在外地打工,也都很忙。为了准备足够的辣酱,老两口起早贪晚抓紧时间用石磨碾压着辣椒,白天磨好辣酱送到集市上加工,晚上回家后再把平时收集的瓶子拿出来刷洗干净装满辣酱。他们盘算孩子们走时每人都能多带上他们最爱吃的辣椒酱。一切准备好了,老两口高兴地期待着儿女们早日回来过个团圆节。

10月1日前的一个下午,老人家一连接了几个电话,先后得知孩子们一个都回不来了。听后,两位老人哭了:“哪怕回来一个呢。”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哪怕回来一个呢。”老人家多么简单的祈求,多么朴素的期盼啊!可是,他们只能眼巴巴看着一瓶瓶装好的辣酱默默地流泪!

妈妈常给我讲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新闻报道中的6位儿女,他们忘记了时间是平等的,在儿女们长大的同时,父母也会老去,身边的一切也都在慢慢老去。生命犹如一棵新鲜的蔬菜是有保质期的,过了这个保质期,将无法为它回鲜复嫩。我想,老人的6位儿女事先应当好好商量商量,安排一下回家看看老人,怎能让老人家空守失望呢!

但愿天下的儿女们趁着父母健在的光阴尽尽孝吧,因为父母们已不再年轻。别让父母空守失望心酸,别给自己留下无可挽回的遗憾!

《新闻事件》观后感4

你看过“橡皮筋狗”吗?不是新品种,也不是手工艺品,更不是可爱的绰号喔!它是我最近从电视上看到的一则新闻里的可怜小狗。不知道哪个顽皮的小孩,一时心 血来潮,竟然拿橡皮筋套在小狗的脖子上,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小狗的脖子被橡皮筋紧紧綑绑,影响了正常的生长,而且在强力的摩擦下,橡皮筋就像一把利刃,把小狗的脖子切割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其实我是很怕狗的人,尤其是流浪狗,每次看见它们时,我都会绕路而行,对它们敬而远之。但是当我看到这则新闻时,不但没有幸灾乐祸的心情,反而觉得内心隐隐作痛呀!我在想:为什么大家不能彼此尊重,毕竟它们也是一个个宝贵的生命啊!我们人类常常夸口说自己是"万物之灵",为什么却又常常恣意做出残害万物的残忍行为呢?

记得前一阵子导盲犬“可鲁”的故事掳获了多少人们的'心,大家无不热泪 盈眶,感动不已,结果竟兴起一阵养"拉布拉多犬"的风潮,甚至有补习班大作广告,声称:“报名缴费后,即赠送“可鲁”一只!”唉!真是令人担忧:也许不久 之后,大街小巷就会有许多“可鲁”加入流浪狗的行列了呀!

人们常常因为一时兴起,不考虑清楚自身的条件就贸然豢养小动物,等到三分钟热度过了之后,就以各种藉口弃养,有时候还自诩为“放生”,结果造成满街流浪动物,造成环境品质恶劣,而后果却要可怜而无助的动物们自行承担,这不是太自私自利了吗?

我觉得真爱不是拥有,而是尊重!我们可以喜欢狗儿,也可以怕狗儿,因为我们是有生命的自由主体;但是狗儿也有生命,也有他们的权利,它们一定不想有人把它们 当作玩具一样把玩,等到玩腻了就得被扫地出门,从此只能餐风露宿,甚至遭受虐杀啊!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经过审慎的评估之后,确定自己和家人都能承担照顾的任务后,才能豢养,而且不可以随意“弃置”它们。望着“橡皮筋狗”那哀怨的眼光和腐臭的伤口,我的心真的好痛,真希望这一类的悲剧不要一再重演 了!

《新闻事件》观后感5

偶而看电视,看到节目预告将会讲述一件真实的事件,于是决定看。

报道是去年冬天北方一个城市,有一位妇女自杀,爬上了一个很高的烟囱,不知道什么原因,躺在了烟囱顶端不足一平方米的脚手架上。报道开始时,已经是有人报了警,消防防到达了现场,镜头中那妇女一动不动的躺着。当时正下着大雪,烟囱超过七十米高,而消防的云梯最高只有五十米左右,无法使用云梯救人。那种烟囱估计北方许多大型工厂都有,红砖砌成,外面有一排没有围栏的梯子。梯子是铁做的,不过长年累月的日晒雨淋,锈蚀的很厉害,加上当时下着大雪,很有可能梯子上结了冰块。

不能使用云梯救,就只能有人徒手攀上梯子去解救。两名消防人员为了轻便脱去了大衣,带上必备的工具爬上了烟囱。烟囱都是顶端比下端窄小许多,当消防人员到达顶端时,完全没有可支撑自己的地方。一名消防人员只好骑在烟囱上,一脚在还在冒烟的烟囱里受热,另一只脚在外面的雪花中受冻。脚手架不足一平方米,解救行动可想而知的困难,经过消防员的努力终于将那名妇女解救了下来。过程用上惊心动魄一点都不夸张,看的人也捏着一把汗。不仅天气恶劣,到达70多米的空中,风力也加大许多,同时那名妇女是昏过去的,不能配合解救工作。两名消防员是冒了巨大的风险的,稍有不甚就会失手,那样结果会很可怕。

看到成功的解救之后,电视里在场的人和在看的我,也由衷的高兴。为消防员的机智和勇敢,为他们能在这么恶劣的天气中的成功鼓掌。

我不是学新闻的,只是看新闻的观众。对新闻的理解就是媒体告知我们每天发现的事,让我们了解世界,明白我们生活的环境。重大新闻让我们了解国际、国家大事,财经新闻让我们了解我们生存环境的经济发展情况,社会新闻则让我们了解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如今是资讯时代了,每个人都离不开各种资讯。不少社会新闻更让观众从中得到不少知识、见解,积累了他人的

像这类解救的真实故事,就是喜欢看的一种,相信会有不少人也喜欢看这类的新闻,讲述的的事可能就会发生在身边。万一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处理,怎么配合等,可以从中学到,当然这也让我们看到消防员们的英勇。只是,还是有些意犹未尽,有一种没完全报道完的感觉。听完爬上烟囱解救妇女的消防员介绍他们如何做到的,其现场观众对他们由衷的鼓掌之后,就完了。对于那位妇女,交待了一句送往了安全的地方。

在我为消防员鼓掌喝彩之余,我更想知道那位妇女的情况。她被解救下来之后,身体状况如何?她在烟囱上已经躺了过二小时,那种冰天雪地的天气,在七十多米的高空中,她健康和精神方面如何?安全的地方是指哪?是医院还是她的家,都没有说。没有一个那妇女的近镜头,她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选择爬这么高的烟囱?这次是解救下来了,不知她的问题解决没有?我自然希望看到有跟踪的报道,了解她为何如此?还会不会再做出轻生的决定?

如果那名妇女的问题没有解决,再次做出这种决定,不仅牺牲她一个人的生命,也让冒生命危险辛苦解救她的消防员的这次解救也浪费了。如果这则新闻,有后续的报道,对这名妇女的现状有一个交待,那真要为这报道打一百分了。虽然没有看到后续,还是由衷的希望那名妇女的问题已经解决,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