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名言吧 > 标语 > 正文

为何只有中国有标语汇聚100条

时间:2019-07-30 20:01:11

反思中国标语文化的现象

  关键词:反思中国标语文化,标语,党的先进性,新农村建设,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标语口号,公共空间,主导价值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地有特色的“标语”被汇集到网络上,广为流传。在网络上流传的形形色色的标语,负面的内容居多。近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令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清理不合时宜的计生口号、标语,规范计生宣传标语。对此网络上掀起一股热评。有的说,此举是对过去不文明行为的补救;有的认为,此举反映了我们计生工作方面用语存在的诸多问题;还有的说,此举仍然是一种运动的方式,效果很难持续……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认真审视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标语”及“标语现象”。

  标语曾经被大量广泛地运用于推动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之中,因此,有人评论说我们是“标语治国”。这样说显然夸大了它的作用,但是标语确实具有营造氛围和气势,起到宣传鼓动的作用,把党和政府的思想、方针、政策或者某一组织的观念、设计公之于众,引起人们的注意,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从现实情况看,标语的拟定、书写和张贴,一般是组织行为,即一定的组织,通常是党委、政府、学校、医院、工矿企业等组织和单位。标语的存在是时代的产物。因为它具有高度浓缩、持久地传达某种信息的功能,因此,在通讯、信息、媒体不发达的农业社会中标语就会被大量运用,特别是在进行某种社会运动时更是如此。标语的背后是公共权力,个人很少能够打出标语。标语存在于公共空间,而公共空间的利用是要公共权力允许的。否则,就会像小广告一样被铲除,甚至被判为违法行为而受到追查和追究。因此,标语一般反映的是公共权力的主导价值观念和政策主张。

  现在在城市,人们见到更多的是广告,而不是充满说教味的标语。倒是在农村,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还经常能够见到一些宣传鼓动或禁止威慑性的标语。但是,由于社会和环境的变化,标语的作用和影响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网络上流传的被视为可笑、不文明、不合适的标语,说明人们具有了相当程度的独立判断和批判精神,说明社会的开放和进步。

  现在的标语,特别是大城市里的标语,往往带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和人文色彩,反映着时代的主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等具有宽广视野和先进理念的标语口号,在北京的主要街道和公众场所随处可见,表明了我国政府和社会、官员和民众思想观念的开放和进步。

  与我国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相一致,标语在城乡之间也存在二元表现,表现为两种不同的风格。与城市“阳春白雪”式的标语不同的是,农村的标语往往充满了乡土气息,更多带有地方特色,体现出很浓的地方话语表达方式的特点,其中不乏生动形象、老百姓易懂、易记的好标语。正是由于这些具有地方特色和风味的标语才避免了千篇一律,才形成了丰富和生动的标语文化;也正因为这些富有地方文化特色,适合当地老百姓理解的标语才能起到应有的宣传鼓动作用,引导、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塑造新的价值观念。

  农村的`标语也跳动着时代的脉搏。这两年来,“新农村建设”、“八荣八耻”、党的先进性建设等方面内容的标语,与宣传人口生育、发家致富、村级民主的标语一起,在农村随处可见,反映着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方面建设的主题、内容和特点。标语的制作者希望通过这些标语,体现党和政府的意志,指导着农民前进的方向、鼓舞着农民前进的步伐。我们不能简单地拿现在的标准或者现代的观念来剪裁过去的标语。其实,现在看来很土、很俗的标语,往往是群众能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生动语言,也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社会状况。“放火烧山,牢底坐穿”,“谁烧山,谁坐牢”,“你发财,我收税”,也许太直白,但是,它是一般人好理解的形象语言。不能简单地苛求农村的标语与城市的标语一样文雅,也不能简单地站在城市文化人的角度嘲笑农村某些标语的俗气、不雅、不合逻辑。要知道,“文雅”的用语还不一定能被老百姓理解、认同和接受呢。当然,某些低俗、暴力化、不尊重人权和人格的标语是需要清理的,农村的标语文化也是需要引导的。

  每一条标语自然会带有时代的烙印,它是反映一个时代的官员和群众的思想观念,特别是执政理念的一面镜子。不过,不要人为放大这面镜子的作用。现存的标语形式会在现代化的潮流中得到改造、更新和替代。其实,历史的发展已经显现和证明了这种趋势。(原题:审视“中国式标语”现象 每一条都带有时代烙印)

中国的公厕新时期标语:文化、未来

  世界厕所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拥有同一个著名的英文缩写:WTO。这似乎在说明:排泄和贸易一样,将可能出现一个修建厕所的世界级标准,不达标的国家不准对外开放。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厕所峰会上,世界厕所组织提出:厕所是被遗忘的人权。  据联合国卫生组织调查,全球有24亿人正在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厕所,或者根本没有厕所可用。世界厕所组织3年前由新加坡发起,致力于改善如厕环境,防止由此带来的传染病蔓延。如果真有一个厕所的世界标准,中国可能会大伤脑筋。因为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厕所,尤其是公厕,显然很不“WTO”。因此,连续三届厕所峰会,中国代表均承诺,2008年前,北京将建好更多的星级厕所,迎接各国游客和运动员。

  如果问题只是硬件达标那么简单就好办了。但并不是。很多公厕里都有这样的提示:请便溺入池;请便后冲水;请将卫生纸扔进纸篓;请……这些都是用中文写的,显然并不是用来提醒外国游客。孔庆东曾撰文评论“请便溺入池”的标语说:“我不懂既然已经进了公厕,为何还要随地便溺?”言外之意是:那你完全不必进来,在大街上随便找个旮旯就行。

  有记者在北京某大学的一间男厕里做过调查,10分钟内有7名男生进来,其中4人在远离小便池1米的地方就开始方便,导致多数液体中途“出轨”,只有一人在便后主动冲水。面对记者的.追问,有人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地面太脏了,所以不得不“舍近求远”。也有人不屑:那有什么呀?不然要清洁工干什么?清洁工只能扫走污物。在很多时候,却无法扫走污物带来的影响。

  据北京市旅游局的统计,公厕卫生环境太差,是对北京旅游的十大不满之一。我的一位外国朋友到中国,必先在宾馆里“解决”干净方能坦荡出门。如果出去吃饭,他也必先查看一下洗手间。如果环境不堪,立即掉头而去,理由是:“连厕所都不干净的地方,厨房能是什么样子?”  将厕所和厨房并论,恐怕很难被国人接受。与贸易不同,人们相信中国历来只关注“进口”,不关注“出口”。 事实上,确有很多人在意。

  一位北京大学生曾撰写了一篇颇为有趣的网文,分析该校男厕成为卫生重灾区的原因。经他观察,便池面积百倍于肛门面积,却有很多人“打偏”。原来,男生宿舍常有女生出入,而男厕没有门,于是很多男生不得不在大便池内小便,溅出的尿液常常堆积成滩,后来的方便者为避免弄脏鞋裤,被迫采用非常规姿势,遂成“灾难”。他呼吁:即使只从卫生角度考虑,请为男厕装个门帘吧!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厕所不仅是排泄的场所,更因其私密性,成为“慎独”的空间。西晋的《三都赋》,即为左思的厕上之作;欧阳修构思文章,也大多在枕上、马上和马桶上;是要在厕所读《红楼梦》的。

  有网友撰文,将提高中国城乡公厕环境的意义,上升到提高全国素质的高度。因为在过于开放和暴露的中国公厕,使人们在保护尊严的紧张状态下,失去了“慎独”的时空。

  庄子云:“道在屎溺。” 不注意厕所环境卫生的国家,没有文化和将来。”在届世界厕所峰会上,中国代表发言说。或许,这将成为中国公厕新时期的标语。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反思

  今天下午,在实验室和两个班的学生一起主要通过硫酸铜和铁钉的实验,研究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这个实验在教学中发现许多问题,并尝试了解决,但结果仍然不明显。

  第一个班级的教学:

  先出示硫酸铜的晶体,让学生观察后说出观察到的现象。(这个环节可删除,没多大的意义)然后每组一只烧杯、一根玻璃棒,让学生在硫酸铜的晶体中注入50毫升的冷水。(根据硫酸铜的溶解度,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这个晶体还是从初中找来的五水硫酸铜)根据硫酸铜溶解度,实验操作时采取了低于硫酸铜溶解度的配比,课堂上仍花费了很长时间,学生通过搅拌溶解完硫酸铜晶体后,教师又提供铁钉和绳子,让学生自行邦住铁钉后一半浸没在硫酸铜溶液中,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变化:铁钉的颜色变为“灰黑色”。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是铁钉“生锈了”。是一层锈覆盖在铁钉上,(此处,教师已准备讲解处理,并未深究,而是引导学生:你认为这是生成了新的物质—————锈了,也就不是硫酸铜了,那你认为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你提供证据解释自己的观点吗?生:浸没在硫酸铜溶液中的铁钉变色,生成新的物质————锈)教师解释硫酸铜和铁钉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单质铜和硫酸亚铁。然后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归纳整理。(由于实验的时间有限,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亚铁生成也不是很明显。)

  第二班级的教学:

  由于前一个班的学生已有的硫酸铜溶液,这个班级就直接使用了,(考虑到溶解费时,同时课前自做发现一杯溶液可以使用两三枚铁钉做实验,并对硫酸亚铁的生成也有更好的直观效果)这样就大大节省了时间,第一环节就同时出示了晶体硫酸铜和硫酸铜溶液,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接下去,就发放铁钉和绳子,让学生实验,由于第一个班级的实验效果不明显,这个班级的教学中,就又提供了一枚用砂纸磨过的铁钉同时做实验。(主要考虑,铁钉是总务处拿来的,表面已被氧化,生成氧化铁,猜测对置换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但两枚铁钉在反应中都不能出现教材中金黄色的单质铜的.覆盖效果,而大多是灰黑色的,自己课前作了一个浸泡了近两小时的铁钉,溶液干了后学生认为是“土黄色”的,最后学生对硫酸铜的溶液的生成物质还是未能有效关注,因为溶液中没有混浊物产生,学生当然就视而不见,两个班级的实验中都未能真实反映出整个反应的现象,最后还是靠教师的讲解收场。

  都说科学要实事求是,不能以解释为主,但没有办法。实验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不过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一个组,铁钉刚放入1———2分钟左右,他们拿出来观察,结果有一个近似于课本上的效果,但学生不能由此推断是铜,因为还不是很接近单质铜的颜色。)

  可能有以下的原因:

  1、硫酸铜的溶液的浓度不够;

  2、铁钉一个已经变面上有氧化铁生成了,另一个铁钉用砂纸磨过后,也不行,因为砂纸磨过遇水确有生灰黑色的情景(猜测大概是水中的氧原子与铁反应形成的氧化铁多于单质铜的缘故)

  3、实践的把握上,按理论时间越长,置换出的铜应越多,但可能不一定。

对于课程《多有趣的现象》教学的反思

  《多有趣的现象》这一学科以它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多有趣的现象》教学反思。而《多有趣的现象》这种课型为低年级儿童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求知,从而成为学生成长之路的奠基石。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

  我所讲的这节课根据这三个特点而设计的教学活动:

  1.情景感知,问题导入

  播放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学生欣赏课件后,提出问题:“无穷的大自然中藏着许多秘密,想不想去认识一下这个神奇的世界呀?”学生兴致调动起来。接着我继续问:“那你们知道树叶是什么颜色吗?”学生大都回答是绿色。然而学生通过课前的观察、搜集发现,花不仅有绿色,还有黄色、红色等等,教学反思《《多有趣的现象》教学反思》。然后再由“谁知道树叶有什么形状呢?”

  这时我告诉学生“这就是发现!”让在“感知树叶”这一活动过程中初步了解“什么是发现”,而且知道大千世界里藏着许多的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研究。学生积极性很高,迫切的想要去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

  2.创设课堂和谐情境,亲身体验并发现

  课件中我准备了一些知了、蝈蝈、蛐蛐、纺织娘等发音的视频,学生观察知了是怎么发出声音的,这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通过对昆虫发音的观察,有的学生们会说知了是用嘴巴唱歌,有的会说那是翅膀发出的声音,最后有的学生查找课本发现:“原来知了是用腹部的发声器发出声音的”。不同的昆虫发音部位也是不同的。让学生在思考、观察、找资料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自己想办法解决了问题,学生无比高兴,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

  这时候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并可以用观察和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

  3.发现和探讨

  《多有趣的现象》主题是“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 “看云识天气”,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有趣的自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自然现象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有深厚的探索欲望,并自己去发现更多的有兴趣的自然规律;从而让学生课后积极去查找资料,去发现更多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为学生打下自学、探究的基础。

  本课教学,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尤其在把握课堂方面,课堂随机性强,时间掌握不好。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积累,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让课堂更能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