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名言吧 > 语录 > 正文

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集合100句

时间:2017-02-03 09:52:41

我国最早的语录体著作《论语》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语》简介,欢迎阅读。

  《论语》简介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分别为:《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他父亲孔纥,又名叔梁纥,曾做过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宰,本身属于贵族阶级下层的"士"。他的母亲姓颜,名叫征在。孔子3岁时,父亲就死了,17岁时母亲也死了。孔子青年时,曾做过管理仓库(委吏)和管理牛羊(乘田)的小吏。后来孔子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礼"和"仁"的学说。他生活于春秋大变革时代,他反对以政、刑来强迫人民服从。他所说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他所说的"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当然,这种仁和礼是有上下、尊卑、贵贱、等级之分的。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为了争霸,是讲究实力,着眼于利的,所以未能采纳孔子"仁"的政治主张,孔子也没有被重用。孔子师徒颠沛流离14年周游列国,于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返回鲁国,这时孔子已是白发苍苍的68岁的老人了。但孔子用他晚年的精力,集中整理古籍——"六经"。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2岁。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共20篇,计492节,合计12700字。《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它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 慎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虽说是焚书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实是一些方士),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书·张禹传》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在家族中年龄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老二,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汉族,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南岸即今日孔林所在地。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他虽然生活贫苦,但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由于他知识渊博,开始授徒讲学,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我国最早的春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对联的两边都要互相对应。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我国最早的春联,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我国最早的春联一

  我们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其渊源是博大精深的。就对联这门既高雅又通俗的学问来说,也是这样。古代的圣贤豪杰,以至皇帝老子,莫不至爱为之。今天喜爱的人也为数特多。每逢过年、结婚、祝寿、丧葬等红白喜事,人们都喜欢写对联、贴对联。许多名山胜地风景区的楼、台、亭、阁,更少不了对联。正因为有人喜爱对联,所以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对联作品,一经收集、整理、编辑、出版,就会成为洋洋大观,鸿篇巨制。湖北省楹联学会以陈东成、闻楚卿为首的一班人,历尽十年,饱尝甘苦而编纂的《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就是一部颇具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实用价值的联书。

  过去楹联界都说中国最早的对联,是后蜀主孟昶(919—965)的那一副春联:“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现在的楹联史就不能这么说了。

  其一,从现在起,这种说法已被《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收集的唐人对联的事实突破了。《黄梅分卷》、《咸宁分卷》、《黄冈分卷》、《京山分卷》、《蔡甸分卷》均有突破,其中《江夏分卷》突破5例。而时间最早的一例,即是《江夏分卷》里的《江夏王(李)道宗题寺门》联:

  深山窈窕,水流花发泄天机,未许野人问渡;

  远树苍凉,云起鹤翔含妙理,惟偕骚客搜奇。

  为了让众多的联友了解情况,弄清事实真相,笔者先后三顾湖北省图书馆,见到了这一珍贵对联的庐山真面目。该联在省图书馆特藏是这样被珍藏的:“类号”:史地593;“书名”:《灵泉志》,共3册;“备注”:抄件。请注意,是孤本“抄件”,有史料可查。

  其二,历史辞书载:李道宗(公元600—653年)唐初大臣,字承范,唐高祖李渊的侄儿子,也就是秦王李世民的叔伯兄弟。唐太宗即位后,与李靖等攻东突厥,俘颉利可汗,有战功,先擢升刑部尚书,继迁任礼部尚书,后封为“江夏王”,并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后于高宗永徽年间,为长孙无忌所诬,流放象州(今广西象州东北),途中病死。

  其三,据甘方武考证:“所有这些,《武昌府志》、《江夏(武昌)县志》都有较详细记载。李道宗并在灵泉山建有‘紫萼园’,‘隐居数年’。现今‘昭园’东侧尚有其墓。”笔者为此两次前往当今楚天名胜龙泉山。在风景区管理处段先龙陪同下,找到了李道宗墓地。

  我国最早的春联二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农历中一年的新开始。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祝,称为‘‘过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写春联,贴春联,用吉祥语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期盼,因此,就成为我国节日传统的一部分。

  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的方形的`木,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茶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避邪,以求吉利。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为君主叫孟昶。一年除夕时,他的心情很好,便让身边的翰林学士辛寅逊写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下了个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字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余庆”就是余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气。第二句是美好的节日叫做春节,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这十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节”四个字巧妙地嵌在了里面。所以孟昶写完,身边的大臣们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兴。

  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变成了对联,后来桃木又被红纸所代替。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门上贴着鲜红耀眼的对联,喜庆的气氛自然更浓了。

  孟昶的这副春联是公元964年写的,史书中有记载,所以保留下来。它离今天已经有1300多年了,是我国最早的春联。

我国最早的春联是

  大家知道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讯,欢迎大家阅读学习与了解。

  我们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其渊源是博大精深的。就对联这门既高雅又通俗的学问来说,也是这样。古代的圣贤豪杰,以至皇帝老子,莫不至爱为之。今天喜爱的人也为数特多。每逢过年、结婚、祝寿、丧葬等红白喜事,人们都喜欢写对联、贴对联。许多名山胜地风景区的楼、台、亭、阁,更少不了对联。正因为有人喜爱对联,所以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对联作品,一经收集、整理、编辑、出版,就会成为洋洋大观,鸿篇巨制。湖北省楹联学会以陈东成、闻楚卿为首的一班人,历尽十年,饱尝甘苦而编纂的《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就是一部颇具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实用价值的联书。

  过去楹联界都说中国最早的对联,是后蜀主孟昶(919—965)的那一副春联:“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现在的楹联史就不能这么说了。

  其一,从现在起,这种说法已被《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收集的`唐人对联的事实突破了。《黄梅分卷》、《咸宁分卷》、《黄冈分卷》、《京山分卷》、《蔡甸分卷》均有突破,其中《江夏分卷》突破5例。而时间最早的一例,即是《江夏分卷》里的《江夏王(李)道宗题寺门》联:

  深山窈窕,水流花发泄天机,未许野人问渡;

  远树苍凉,云起鹤翔含妙理,惟偕骚客搜奇。

  为了让众多的联友了解情况,弄清事实真相,笔者先后三顾湖北省图书馆,见到了这一珍贵对联的庐山真面目。该联在省图书馆特藏部是这样被珍藏的:“类号”:史地593;“书名”:《灵泉志》,共3册;“备注”:抄件。请注意,是孤本“抄件”,有史料可查。

  其二,历史辞书载:李道宗(公元600—653年)唐初大臣,字承范,唐高祖李渊的侄儿子,也就是秦王李世民的叔伯兄弟。唐太宗即位后,与李靖等攻东突厥,俘颉利可汗,有战功,先擢升刑部尚书,继迁任礼部尚书,后封为“江夏王”,并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后于高宗永徽年间,为长孙无忌所诬,流放象州(今广西象州东北),途中病死。

  其三,据甘方武考证:“所有这些,《武昌府志》、《江夏(武昌)县志》都有较详细记载。李道宗并在灵泉山建有‘紫萼园’,‘隐居数年’。现今‘昭园’东侧尚有其墓。”笔者为此两次前往当今楚天名胜龙泉山。在风景区管理处段先龙陪同下,找到了李道宗墓地。

  春联

  上联:镰运锤挥万古江山开盛世

  下联:龙骧虎奋九州儿女创殊荣

  上联:羊岁去矣应记取亡羊教训

  下联:猴年来兮当发扬金猴精神

  上联:绿酒金樽万户共渡佳节良宵

  下联:春风拂人间善良门第春常在

  上联:喜雨洒大地忠厚人家喜永存

  下联:春光秀色收眼底看人间幸福

  上联:春色满人间九万里风鹏正举

  下联:朝霞遍宇内五千年云雀长鸣

  上联:赋诗奏乐颂扬华夏辉煌业绩

  下联:泼墨挥毫描绘祖国锦绣江山

  上联:改革出盛果神州处处新气象

  下联:开放见华章祖国家家富康强

  上联:华夏五千年经天纬地文明史

  下联:新春九万里丰衣足食幸福家

  上联:九州瑞雪飞颂扬斗地征天汉

  下联:四海欢潮涌呼唤搏风击浪人

  上联:翘首望京华多谢春风常送暖

  下联:深情连海宇应凭红豆记相思

  上联:大地簇繁花新元盛纪宏图灿

  下联:中天呈瑞彩广厦琼楼翰墨香

  上联:党政抓科学精研趣理酬大地

  下联:工农重生态普种仙桃慰神州

  上联:精明机遇多智慧功成求幸福

  下联:敦厚是非少勤劳果硕乐康宁

  上联:问如画江山九州壮锦谁铺就

  下联:听由衷赞语万里春风党引来

  上联:喜色最宜人花海人潮平地起

  下联:心声常入耳欢歌笑语满天飞

  上联:党和日同辉昭万里金光大道

  下联:民与时俱进建千秋幸福天堂

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

  “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希望有所帮助!

  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汉代版《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

  孙子兵法共分为13篇,分别为: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另外三十六计也是由后人在研读《孙子兵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孙子兵法》的特点

  1、朴素的辩证观

  说辩证观有些抽象了,具体的话就是凡事要看两面,此时的退或者是失不一定是绝对的,是为了以后的进和得做准备的。还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是同样的道理。

  2、明确的奖罚

  严明军纪,奖赏分明,而且不论奖罚,即时生效。这样的话大大的提高了战士的士气,起到了很好的鼓舞作用。

  3、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对于《孙子兵法》,我们也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去评价。《孙子兵法》虽然地位很高,可以说是中国军事历史上的文化瑰宝,但是它毕竟产生于春秋时代,还是有一些局限性。但是这并不影响它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对后世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