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名言吧 > 观后感 > 正文

纸牌屋英语观后感八篇汇编

时间:2016-02-18 20:08:53

《纸牌屋》是Netflix网站拍摄和发行的一部原创电视剧,场面宏大、制作奢华,共有13集,是在BBC电视台的一个短篇连续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剧由鲍尔·威利蒙(Beau Willimon)开发和制作,他精通政治,曾做过查尔斯·舒默(Charles Schumer)、霍华德·迪恩(Howard Dean)和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的助理,还写过电影《总统杀局》(The Ides of March)的剧本,《总统杀局》由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导演,非常接近政客们的真实生活。

美剧《纸牌屋》

《纸牌屋》展現的宮廷戏并不比中国复現的七十二皇的戏新鲜。如果说中国四大名著被定为史书的话,美国的“顶层建筑”的政变戏就不足轻重了。

早在公元前700年就有老子写出了传世五千字的《道德经》,论述了天道和人道之玄。可見历史悠久的中国的政治学理论并不比西方差。中国政治家痴迷美剧不是因为美国比中国理智,而是美国比中国对近代500年的历史开放和自信。

如果说二十四史不足美国史的丰富和智慧的话,人类不会有大唐盛宋出現。

人类社会之所以产生美国,因为美国写出了《纸牌屋》吸引中国上层社会的痴迷,肯定了自己的历史。这说明美国与中国有着相似,甚至相同之处,就是敢于写真实的历史。

难道安德伍德不如雍正奸毒?

在美国人眼中宮廷和政坛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只有格斗甚至肉搏,没有公平与正义。

这是意大利政治理论家马基亚维利的原话。

中国可以讲二十四史的主,不能讲二十五史的党。中国在《纸牌屋》上与美国分道扬

中国热议《纸牌屋》是因为它是美剧。不是中国剧。如果是中国剧就审查不过关了。不会有热议。正如可以热议苏联解体、乌克兰危机,不能议北京内斗一样。

这就是中国人对美剧热过中国剧的原因。

当文艺不为工农兵而是为政治服务时,就不再有真话了。只有美剧能代言真情实话。只有400年历史的美国被评上国际大奖的书有几百部。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被评上国际大奖的只有一本。难怪中国领导也爱看美剧。

是美国的悲哀,还是中国的可怜?

我在《纸牌屋》中看到了中国的政治家在抖颤着灵魂。他们一生从政却没有一分钟的人性。“高处不胜寒”不是美国,而是中国的65年近代史。

《纸牌屋》用外国人、外国名讲了一个中国故事。其中有中国媒体的影子。老虎苍蝇们的经历。今天官至极位的人的彻夜未眠…

我最身临其境的是那几位主编、副主编和时论记者们的惊心动魄的文字战争。

美剧《纸牌屋》是由上世纪90年代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部电视剧改编过来的`。英版《纸牌屋》的主角弗朗西斯•厄克特(Francis Urquhart)在向首相位置攀爬的过程中,使出的手段比美版主角弗兰克•安德伍德(Frank Underwood)的更丑恶。

他们普遍认为,美国引以为傲的民主制度,暗地里充满不公正和腐败。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也透露了自己对该剧的着迷。他甚至承认,剧中那个虚构的华盛顿在处理事情上的“高效”让他非常嫉妒。

若真如此,巴拉克•奥巴马应该到中国任职。剧中那个虚构的处理事情上的“高效”,在北京比比皆是,不足为奇。

安德伍德在第3季自杀了。这是美国的因果报应。中国不会自杀,会吃斋念佛,再把二代三代送上纸牌屋里高效搏击!

多党制社会如此,一党制社会如此。只不过美国可以写《纸牌屋》,中国只能由韩大导演写拍封神演义一百集。当然不是史记,而是党史侧记。

《纸牌屋》如同《功夫熊猫》,讲的外国故事,感动中国人民!

观看《纸牌屋》有感

就像对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怀有虔诚的敬仰之心一样,我对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也会有一种迫不及待想分享心情,看完《纸牌屋》(house Of Cards)就是这样的感觉。

此剧分两季共26集。第一季第一集开篇,画面传出一声巨响和汽车尖利刺耳的急刹声,接着一声狗的惨叫,出场本剧的主角Frank。他冲出房门,试图想追逐已逃逸远去的汽车…..这时候,Frank回头看着倒在地上奄奄一息的宠物,他蹲下毫不犹豫地拧断了它的脖子…..

美国国会众议院多数党党鞭出身的Frank,在他从政22年的时候,终于帮助Garrett Walker赢得了大选,当Walker顺利继任美国第45届总统时,Frank满怀希望地认为自己终能随着总统的上任谋得国务卿的职位。但是这个希望很快就破灭了,总统根本没有兑现对Frank的承诺,而是让他继续回到国会去工作,这对于Frank来说无疑于打回原形。当Frank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他感觉自己被彻底背叛了,他怒火中烧,于是一个疯狂报复的计划悄悄开始……

政治离不开谎言和阴谋,政治和权利又是一对孪生。Frank有着对权利追逐近乎偏执的欲望。但权利就像潘朵拉的盒子,充满着魔鬼的诱惑,打开它无疑释放贪婪、虚伪、诽谤、嫉妒、痛苦和死亡……。 Frank一句经典台词“权利正如地产,位置是重中之重,你离中心越近,你的财产就越值钱”。frank引领着观众一步一步走进权利的中心,让我们看到,原来权利在强者手里是可以这样地来把玩。在Frank看来,整个美国国会甚至包括总统本人不过都是他玩弄这场政治游戏的一个个棋子。

在第一季结束时,Frank已经成功地夺得了副总统的位置。他看着主席台上正在发言的总统Walker,Frank内心旁白,那个人离他是那么的近,近到不过只有一米的距离。于是,Frank又带领着观众,看着他一步一步使用了几乎围剿的手段步步为营紧逼总统,最后终于在第二季结束时,总统面对被弹劾甚至被审判的压力,而被迫退位,与此同时,Frank作为副总统顺利继任,成为美国第46届总统。Frank终于赢得了这场政治游戏的大满贯。

就像Frank所说“通往权利的道路由伪善和亡兵铺就”, “对于爬到食物链顶端的我们而言,绝不能心慈手软。我们的世界只有一条规则:弱肉强食”。 Frank通向权利颠峰的道路上,同样铺就了他人的亡魂。到第二季结束时,Frank身后背着两条人命一个就是自己的小情人,《华盛顿先驱报》记者Zoe ,另一个是民主党议员Russo。 我认为这两条人命无疑给Frank的未来埋下了炸弹,是否引爆何时引爆,但看编剧以后怎么续。

剧中对女一号Frank的妻子Claire的描写,可谓是极大的成功。相比Frank的老谋胜算,我更看出Claire的冷漠和决绝。Claire这个让我又爱又恨的狠角,她和Frank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法律上的夫妻,在Frank通往权利顶峰的道路上她还是Frank不可或缺的灵魂伴侣 。 她为了丈夫的事业,可以放弃一切,可以负天下人。她可以悠然地和丈夫讨论“小三”,甚至帮助丈夫找情人和丈夫玩“3P”舒缓情绪压力。她出生高贵,受过高等的教育,她有着在险恶处境中淡然处之的本领,她果敢冷静,泰山压顶不变色。

和Claire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女人总统夫人,如果把Claire比成蛇蝎般的阴毒妇人,那总统夫人无疑是善良纯真的亦如一个心无城府的少女。Claire利用了总统夫人的善良和信任,她提议总统夫人去做婚姻顾问咨询,便不动声色地为总统夫妇设了一个温柔的陷阱,这个陷阱最后成为直接推动总统垮台的一个重要的成因。

“再强大的人,能力也要由他的短板决定”,Frank的短板是什么?我认为他的短板就是他易怒的性格,他会因为暴怒而情绪失控。在整部剧中,其实每个人都有短板,正如Frank的幕僚长Doug的短板是妓女Rachel。而Tusk这个人物他可是Frank最强大敌人,Tusk一度是总统最信任并且可以左右总统决策的人,他的短板就是他对既得利益的追逐。甚至是总统Walker也有他的短板,他的短板就是他的孩子和家庭。但是,唯独这个Claire,纵观整个剧集,她似乎是一个点水不漏的女人,没有软肋冰冷残酷,喜怒不形于色。她那高傲而冷漠的脸还有那近似完美的如千年蛇妖般的身躯,有着无限强大的潜能,只要她愿意可以将面前的任何人使用化骨绵掌摧毁与无形中。那样的人让frank自豪,又让他害怕,他爱那个女人,胜过鲨鱼爱鲜血。

和Claire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女人总统夫人,如果把Claire比成蛇蝎般的阴毒妇人,那总统夫人无疑是善良纯真的亦如一个心无城府的少女。Claire利用了总统夫人的善良和信任,她提议总统夫人去做婚姻顾问咨询,便不动声色地为总统夫妇设了一个温柔的陷阱,这个陷阱最后成为直接推动总统垮台的一个重要的成因。

“再强大的人,能力也要由他的短板决定”,Frank的短板是什么?我认为他的短板就是他易怒的性格,他会因为暴怒而情绪失控。在整部剧中,其实每个人都有短板,正如Frank的幕僚长Doug的短板是妓女Rachel。而Tusk这个人物他可是Frank最强大敌人,Tusk一度是总统最信任并且可以左右总统决策的人,他的短板就是他对既得利益的追逐。甚至是总统Walker也有他的短板,他的短板就是他的孩子和家庭。但是,唯独这个Claire,纵观整个剧集,她似乎是一个点水不漏的女人,没有软肋冰冷残酷,喜怒不形于色。她那高傲而冷漠的脸还有那近似完美的如千年蛇妖般的身躯,有着无限强大的潜能,只要她愿意可以将面前的任何人使用化骨绵掌摧毁与无形中。那样的人让frank自豪,又让他害怕,他爱那个女人,胜过鲨鱼爱鲜血。

《纸牌屋》读后感1:

最后一切真相大白,道布斯爵士给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背景,平静优雅的语言,如我所料的结局,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我一边把英文变成中文,一边无声地流下眼泪。这听起来也许很矫情,但这真是破天荒头一遭。翻译感人的爱情故事,我固然感动泫然,却并未浑身发抖不能自持;翻译与我的经历有切身关联的纪实作品,我固然激情满怀,却并未手脚冰凉震撼不已。但这本小说做到了。从头到尾,我见证了一个人,或一群人,他们形形色色,天壤之别,却因为对权力的共同追逐,进入无穷无尽的漩涡,或挣扎,或放任,最终要么出人头地享受风光无限,要么惨不忍睹遭受灭顶之灾。

看上去弗朗西斯•厄克特似乎是唯一笑到最后的成功者,但我以一个小女子的浅薄试图去窥探他的内心,难道站在硕大的唐宁街首相办公室,独自一人看着窗外的景色,他不会痛苦,不会孤独?也许就像他自己所说的,“这就是政坛。”一路走来,他收获的是权力与掌声,丢失的呢?人性、情感、友谊与道德和良心。夜深人静时,他能安然入眠吗?回想过去时,他能坦然无畏吗?不知书中的弗朗西斯听到这番所谓的“陈词滥调”,是不是会微微一笑,用那双凛冽而深邃的蓝眼睛看着我,一字一句地说:“你可以这么说,但我不可能发表任何评论。”

诚然,一开始是因为对热播美剧《纸牌屋》和男主演凯文•史派西的崇拜,促使我接下这本书的翻译任务。甚至一开始还觉得书过于严肃,没那么吸引人。但后来我被作者优雅沉着而又引人入胜的表达紧紧抓住,到最终读完和译完这本书,有两点值得庆幸。

一是这本书写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交替之时,所以,书中没有美剧里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而增添的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人物和节外生枝的情节,一切都集中于弗朗西斯和几个主要角色身上,干脆利落,紧凑得没有半点多余的情节。整本书一气呵成,摄人心魄,令读者手不释卷。

二是原著是以英国政坛为背景,而且作者是真正在政坛摸爬滚打过的人。所以书中的权力倾轧和政治斗争比美剧更真实,更直接,更敏锐,更残酷。对我来说,这本书的翻译过程,也是更深入了解英国政体,了解其中权力纠葛的学习过程。

当然,从对“乌七八糟的英国政坛”所知寥寥到查阅资料,搜寻网络,翻译完这本书,加之自己水平有限,其中难免有错误和疏漏,还希望读者多多指正。在此也感谢编辑对我的帮助和鼓励,以及家人和朋友对我的支持。谢谢你们,给我温暖美好的爱,让我勇敢前行。

就像作者说的,请沉浸其中,好好享受。你会像我一样被震撼得哑口无言吗?这个嘛,你怎么说都行,“但我不可能发表任何评论”。

《纸牌屋》读后感2:

一、总体印象

中秋节假期读完了《纸牌屋》这本小说。去年电视剧炒的火热,不过没看过,假期前去图书馆刚好看到,就顺手借了出来。

通篇读下来,想写点什么,又不知道如何落笔。不过为了保持读书落笔的习惯,还是勉为其难写点吧。

阴谋?人性?理性?情感?政治?腐败?民主?……这些词是去年《纸牌屋》爆火时很多人聊起来的话题,不过我读完之后的感触并不深。可能是读书过程中少了电视剧那种画面感,

纸牌屋的情节,其实说起来也简单,执政党里相当于纪委书记的“党鞭长”入阁不成生了异心,利用手中掌握的“黑材料”把首相整下台、把竞争对手搞臭,最后成功上位成为新首相。期间夹杂着金钱、权力、情欲的重重交易,揭开政治光鲜亮丽的外衣,露出阴谋丑恶的内幕。小说还有两本续集《玩转国王》《最后一章》,不过就没有第一本出名了。

二、民主政治也有阴谋?

其实,抛开议会政治、民主选举、新闻自由这些外在的东西不谈,内里就是赤裸裸的、史不绝书的政治阴谋了。看多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幕幕忠诚与背叛的闹剧、帝王心术、谋朝篡位、蝇营狗苟,可能对这部小说里的阴谋运作就不那么惊讶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政治的地方就有阴谋,这就是常态。

当然也有不少人就是冲着议会政治、民主选举、新闻自由这些社会背景去猎奇的,甚至不少人可能看完之后恍然大悟“哦,原来民主政治也一样黑啊”,然后再联想一下西方的一些政治丑闻来佐证自己的领悟。诚然,这样的社会背景让许多人有了一点隔岸观火看热闹的感觉,不过再往深了想,可能就有一种莫名的悲哀,至今人类的政治社会制度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瑕疵,我们不得不左右权衡,在权衡中曲折进步。

丘吉尔说,Many forms of Government have been tried and will be tried in this world of sin and woe. No one pretends that democracy is perfect or all-wise. Indeed, it has been said that democracy is the worst form of government except all those other forms that have been tried from time to time.民主好不好,这个问题不是这篇笔记讨论的主题,各人心中有各人的认识,我们不争论。

三、生活世界殖民化

写到这儿,还想讨论一下生活世界殖民化的问题。哈贝马斯说,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殖民化了的生活世界之中,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现代性本身,而在于“生活世界被殖民化了”,即经济和政治的权利逐渐侵蚀了生活世界本来的意义。其实更俗一点,是权力对个人生活世界的入侵问题。

这本书里面比较典型的就是首相一家和他的哥哥,毫无私生活可言,一举一动都陷入媒体和党鞭的监控之中。这种情形我们都能理解,包括对明星生活的八卦。因为社会大众觉得公众人物应当接受公众的审视乃至监督和审判,很多公众人物也默认了这一点,认为自己应当承担公众人物的责任,扮演好相关的角色,做大众的榜样。

但是事实上,我们在电视上、网络上看戏的同时,其实作为一个普通人也在被别人看戏。说的诗意一点呢,就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公权力的监视之下。不信吗?举个例子,监控。你走出家门,楼道有监控、电梯有监控、社区有监控、公交地铁有监控、马路上有监控、逛过的店有监控、办公室门口有监控、食堂有监控,你几点几分几秒走出家,几点几分几秒干了什么,有心人一查都知道。再有,对手机通讯的监控、对网络的监控,你几分几秒在哪儿打了电话、给谁打了电话、说了什么,几分几秒在哪儿上网,打开了哪些网页、输入了哪些文字、跟谁聊了天,这些根本都不是秘密。纸牌屋里的一些监控手段,在现代技术面前,已经都是小儿科了,当然,这背后反映出来的监视、控制,是不变的话题。

技术发展是人类进步的体现,可是某种意义上也是人类作茧自缚的工具之一。当然,这不是本书的主题,是我自己的一点联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