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名言吧 > 观后感 > 正文

美术展览观后感1000字6篇汇聚

时间:2019-06-30 01:01:25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

画展观后感1

12月18日,我一天参观了两个画展。因为是本市非名流画家群作品展,也就是每年年终照例举行的文化政绩展示。所以我就不邀请朋友同行,只是自己一人随便走走看看。

我先去南溪山看市美术馆的《首届桂林市十二县美术作品联展》,然后出来南溪山公园门口乘11路公交车到终点站,在七星公园门口的桂林市展览馆看《桂林女子书画研究会书画作品展》。观展的人不多,每一个展览场地,走一圈也不过半个钟头。

《首届桂林市十二县美术作品联展》获得金奖的作品是一幅油画《古镇》,画面是古民居和石板巷道。画面的色调有旧居情调。但是,色彩的明度、纯度缺乏丰富区别,只是在笔触大小和明暗上下了功夫,所以整幅画面就感觉不到纵深和色彩透视的对比。作者用笔画出的石板路也没有用油画刀画的那种坚硬质感,缺少响亮强烈的虚实对比。当然,这只是技术层面的观感。至于画面氛围蕴涵的作者人文历史心态,那将是更高一个层面的内涵了。对此只能偶遇而不可期待,更不能迷信权威专家的应时高论。

我曾经在一位爱好摄影博友的博文中发过一贴评论:宁愿相信感觉,而不要迷信权威。因为,权威常常陷于自己的感觉之中,而不能宽容并难以理解另类感觉。

这一帖评论的意思就是:学摄影(其实学什么都一样)只能跟老师学技术技巧的基本功夫,一但到了艺术处理和创作的层面和领域,就绝不能再迷信老师的指手划脚。老师的指导和建言,只能作为自己终生学习的参考意见之一。一定始终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感觉,才能走好属于自己的独特之路。这就像我们对待家中的父母一样,父母虽然是我们的至亲至爱,但我们要想获得比父母更成功地自立,那就既要深藏并尊重父母的爱,又要修正甚至背离父母教导的人生

学艺、为文、做人,其成长、成熟、独立之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画展观后感2

老师有带我们去看马克·夏加尔画展,我很喜欢他,因为他的画每一幅都是多彩多姿的,我真的非常欣赏他,希望我以后也能像他一样,成为一位很有创意的艺术家——马克·夏加尔,这次的展览我最喜欢“生日快乐——爱与美?他会创做出这样的画,是因为他和他的爱人很爱对方,所以在他生日的当天,他画出了最爱的人。

我觉得马克·夏加尔的家境从小就不是很好,但是他还是可以成为一位很有名的画家,只要努力去做一件事,将来一定可以功成名就,所以我现在要好好用功读书,以后才可以成为让大家喜欢、崇拜的人,但在这之前,我要先把我的基础打好再说。

我从马克·夏加尔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马克·夏加尔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人,因为他的想象力太丰富,而且他也经历过很多风风雨雨,所以他才能创做出这么棒的作品,我们也要懂得欣赏每一幅画的美,因为这是一种礼貌,每一个艺术家都很辛苦,所以我们不能批评别人的作品,这也是我喜欢马克·夏加尔的地方。

我欣赏完这次的展览后,我觉得其实马克·夏加尔跟我们一样,他没有很聪明,他只是比我们更加努力,当我们在玩的时候,他在努力,当我们在睡觉的时候,他也在努力,所以他可以成为一个这么有名的人,是众人所知的,不只是马克·夏加尔,班上也有很多跟马克·夏加尔一样的人,要对自己有信心,才有机会变成大家喜欢的人。

画展观后感3

今天我们去参观了一个特殊的画展,这个画展的主题是“童心有爱,七彩梦想”。年少的我们,心中充满了稚嫩的梦想。我怀揣着这样的心情,走进了位于科技宫四楼的画展展厅。

一进展厅,我便看见了琳琅满目的绘画作品:素描、水彩画、儿童画、沙画、国画,应有尽有,还有别具风格的手工制品。一件件美丽而精致的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但更令我叹为观止的是一副夏日荷花图,是一幅国画。这幅画画得十分逼真:亭亭玉立的荷花优雅的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的花瓣将柠檬黄的花蕊轻柔的包住,十分美丽。左侧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涩的小姑娘。

荷花下方,几片嫩绿的小荷叶刚刚长成,两侧的墨色的荷叶更衬托出小荷叶的生机勃勃。一只如画龙点睛般的蜻蜓停在盛放的荷花旁,仿佛被荷花淡雅的香气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开。池塘中,几条顽皮的小鱼在荷叶下嬉戏,十分生动可爱。看到这幅画,我便想起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觉得,这幅画的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和杨万里一样: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像荷花一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次画展,我不仅

画展观后感4

15日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农村娃描画新农村”画展。画展分为四部分:新生活,新房子,新风景和新产业。

新农村,新生活。如今,农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家用轿车、电脑等已经不再是城里人的“专有品”,农民也会上网冲浪了,坐在家里轻点鼠标,有可能就能做成一桩大买卖。太阳能热水器这类生活用品早就走进了农民的家庭,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中,只要轻轻一按,就可以洗个热水澡了!这些生动的生活场景,被我们的农村小伙伴描画得惟妙惟肖,我们也被这一幅幅图画吸引住了,久久不愿离开。

新农村,新风景。在小画家的画笔下,新农村的景色是那么迷人!你看,远处那一条清澈的小河绕村而过,河边的一排排柳树多像一个个婀娜多姿的仙女,河里的荷花竞相开放,鱼儿在尽情地玩耍……

新农村,新产业。画展中,我们还了解到润州农村一些重要产业分布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用不了几年,我们的农村人民生活会更加美好安康!

画展结束后,我陷入了沉思:作为生在农村的孩子,我一定要勤奋学习,以后为建设家乡也贡献一份力量!

画展观后感5

柳绿花红,燕语呢喃,蝴蝶翩跹,春意盎然,一年一度的画展在市中心的美术馆如期举行。我和朋友相约去观看画展。

踏进金碧辉煌的美术馆大门,我的心情如释负重般喜悦,各色各样的画作顷刻间映入我的眼帘: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别具一格的油画、历史悠久的剪纸……一幅幅犹如神来之笔的画不是马马虎虎随意刻画,而是创作家们日以继夜、坚持不懈的努力成果。

我被这些不落窠臼、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所渲染的气氛熏陶了。等我苏醒过来,四周已经荒无人烟。只有一位瘦骨嶙峋、白皙如玉的小女孩,她正是我的朋友。只见她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幅普普通通的《老牛饮水图》,仿佛魂魄出鞘。难道其中有什么玄机吗?有,肯定有。于是,我怀揣着这个疑问定睛观看。

这是一幅油画。汩汩的溪流旁边玉立着几棵杨柳,被淡淡的薄雾笼罩着,显得格外明亮动人、大方端庄。柳树姑娘迎着徐徐春风,伴着潇潇春雨,跳着婀娜多姿的舞蹈。翠绿的草坪上几只毛色暗淡的老牛悠闲自在地啃食着青草,溪流边的两只小牛已经皮干唇裂,大口大口地饮水。我越看越深陷其中,似乎听到了小牛饮水时的咕噜声,感受到它们撕心裂肺的“渴”。忽然,清澈见底的溪水突然干涸,变成了血水。我好像看见了转瞬即逝的最后的地球。

这时,夕阳西下,我猛然想起刚才的疑问,竟发现我已是泪眼模糊,身旁的她更是泣不成声。

画展观后感6

星期天,爸爸开着小轿车带我去昆明看画展。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其实我的心已经提前跑到昆明了!

画展的地点在文庙里。我们一走进展室,就看到了许多看画的人,来来往往,指指点点,很热闹。

展室的四周挂着很多画。有傣家少女在喂小鸡,有黑亮的一串串葡萄,有正要振翅高飞的老鹰,有正在怒放的牡丹……

每一幅画都是那么的美丽,它们就像一片片磁铁吸引着我,让我长时间不能离开!最吸引我的是一幅名叫《孔雀开屏》的画。画上画着两只与众不同的孔雀。一只白孔雀,全身雪白,没有一点杂色,头高高地抬着,显得高贵和不凡;一只绿孔雀,全身五颜六色,闪闪发光,最漂亮的是它们的尾巴,就像无数个美丽的小扇子,组成了一个美丽的大扇子。旁边画着红色的花朵和刚升起的太阳。我非常喜欢这幅画,就叫爸爸买下来,刚问这幅画要多少钱,旁边的工作人员就说:“这幅画是我省著名画家徐惠君的国画,要30万元。”一听这价钱,把我和爸爸都吓“傻”了!

一个下午,我们都在展室里,我看了这幅又看那幅,看也看不够,我多么想成为一名画家啊!

画展观后感7

“爱艺术并不表示懂艺术,懂艺术并不表示会艺术,艺术不是模仿,而是超脱、创造。”前几天,我去看了学校橱窗栏的画展,各式各样的话都有。有幻想、素描、人物画。而其中,最让我感到奇特的是人物画了。简单的勾线笔、铅画纸、蜡笔就能画出任务不同神态,不同表情和不同的样子。

在这些画中,有一幅画讲妈妈在厨房打扫卫生。那幅画是4开打画上的颜色各异。画上的妈妈弯着腰,拿着拖把,在拖地上的灰尘,那个画这幅画的人把妈妈拿着拖把的样子画的十分仔细,可以看到妈妈那被累的汗珠,也可以看妈妈那湿湿的衣服,这是一幅简单的话,可这幅画体现出不辞辛苦的干家务。各种画有不同的感觉。如:优化使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的过程中的布、带、木板等材料上塑造了艺术形象的绘画。他也在欧洲起源发展,到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话种。他的前生是15世纪以前欧洲的蛋彩画。达芬奇曾画过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百看不厌,尤其是他那恬静的笑容中蕴藏的永恒之美,更使人无限陶醉与向往。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的含着哀伤有时让人你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这次画画展,让我获取了许多新知识,也让我十分大饱眼福。

画展观后感8

近年来看过两次印象派油画展;一次是在2005年4月香港艺术中心展出的《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一次是2007年3月于东京上野公园东京都美术馆展出的《19世纪艺术家们的乐园》。两者相加也算看了不少,其中印象较深刻的有:梵高的《画家的卧室》,德加的《舞蹈课》,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塞尚的《蓬图瓦兹的加莱山坡》,莫奈的《鲁昂大教堂-阳光的效果-傍晚时分》,比利时点彩画家提奥-范-里斯伯格的《掌舵的男人》,高更的《金黄色的收获》,《嬉戏》,莫奈的《七面鸟》,雷诺阿的《抱猫的女孩》等等;这些佳作均与此前看到的印刷品有极大的出入,无论颜色的偏差,层次感,笔触痕迹以及色调效果均有很大的`区别。

且看塞尚的《蓬图瓦兹的加莱山坡》就可知此公的画果真名不虚传了;一笔笔点染的绿色树叶,是那样的有条理,一点也看不出有什么狂野的成分,斯斯文文的,把那巴黎郊外阳光底下的蓬图瓦兹小景写得那样的温婉,那样的幽悄和绚,其笔触有条不紊,没有一点混乱的感觉,整齐有序,雅致大方,色调浓重而和谐,给人予一种很舒坦的感觉.

莫奈的《七面鸟》,极尽树荫以外的阳光感,其光与暗的对比,更显外面阳光的明媚,不是通过画家当时现场的观察是难以刻画得如此唯妙唯俏的。

高更的《金黄色的收获》,粗中见细,动中显静,小小的变形而不显怪,仍觉厚重稚拙可爱,色彩调配和谐悦目,不失为其早期的杰作。

德加的《舞蹈课》,写的是芭蕾舞教师于勤-佩罗的课徒情景;佩罗的神态,女演员的动作都充分显示了德加写实工夫的独到之处,此幅画无论用色,用笔,构图及人物的神态都堪称一绝。

还有比利时点彩画家提奥-范-里斯伯格的《掌舵的男人》值得一提,此画以点彩形式写海浪可谓一绝,给人一种从印刷品中所不能感受到的视觉冲击感觉,每笔都浓浓重重,整整齐齐的,绿与蓝的搭配,把那海水写得很透亮,很有动感。(此前我最不喜欢点彩派绘画)

最后还要提一下的是梵高的《画家的卧室》,色彩在喧闹中见自然,用笔显闲熟老练,与中国的写意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体而言,以上所述之印象派名作,看不出有什么狂怪与哗众取宠的成分,没有凌乱,肮脏的感觉,不俗气,一样是和谐雅致,斯文大方;可见中西画理趋同,一样要讲境界与格调,不能乱来.

画展观后感9

昨天几位朋友约我出去走走,繁华都市看到的是满眼没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群,就像雄伟的“水泥森林”我们无心去浏览服装城和百货店,而锁定的目标就是书店和画廊及艺术展示馆,对于画展我近年看得很多,当代艺术我认为大多是宁静不足,浮躁有余。故平时宁可在家欣赏历代大师的画册,觉得这样比看那些跟风时尚的现代艺术养眼得多,但与朋友们在一起你总不能单独站在展厅门口不进去吧。

画廊和艺术展厅里的作品五花八门,有传统,也有用各种手段制作出所谓的现代派艺术,五彩缤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我朋友是搞文字的,对艺术虽喜欢但在欣赏方面没有多大悟性,只要看到书画情绪就很激动,朋友说现在的优秀画家多如牛毛,真是艺术的春天。其实他对艺术作品的优劣是一无所知,他问我对这些展品看法如何?在老朋友面前我便直言,我说,我对当今的绘画看法正好与你相反,现在用两句话来概括比较恰当,即:“以俗为美者不少,以新唬人者更多”看到画廊里称之为传统的作品时,就想起大翻译家傅雷在1944年写给黄宾虹信中说,一些画家作品“甜熟趋时,上焉者,整齐精工,模仿形似,下焉者,五色杂陈,难免恶俗,离艺术则远矣。”在中国传统的书画上对于作品的气息非常讲究,一幅佳作首先给人一种高古雅逸之气。但现在这些作品予人以媚俗和浮躁之气,还有江湖气、匠气。好作品应该净化人的心灵,不能让人感觉是一种精神污染。

至于那些搞视觉冲击力的西式时尚画家,他们闭口张口谈创新和现代感,如果说要切入现代,不是一种单纯以形式去切入的问题,这些搞现代的人大部分是从国外的传统学来的,他们为什么不可以用自己老祖宗的方式呢?崇洋者也要学学老外们是怎样尊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一位德国学者说:“任何民族首先要站在自己的民族的文化立场上去自己发展文化,这是最基本的,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中国画在当代己进入了一个大家齐“创新”的误区,似乎不创新就不显出画家的才华,就出不了成就,折射出当代一些画家存在着一种浮躁心态。艺术家如果是为了创新而画画,则可见是何等的功利又何等的虚伪。优秀的艺术是没有新旧之分而只有优劣之别,所以毕加索说:看非洲的艺术每天都是新的。

当然,中国画的发展必须要创新,突破。但这一定是虚心学习,潜心研究的基础上,在对中国画有非常深刻认识与理解的前提下,才有“创新”的可能。对“传统一路”的误解,直接始自康有为不知天高地厚贬董其昌与陈独秀瞎骂四王,这本来仅是他们欲将政治热情混充艺术鉴赏的一厢情愿的论调,其门外之谈误导了一代神志不清的中国画后学者,这些人盲目地一遍遍讲创新,他们不知道最有价值的东西,往往就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易经》里面就讲到“变”与“常”的关糸,现在这些喝过迷魂汤的人是光知道变,而不知道常。

中国的现代流行艺术,实则,上焉者,充其量只是西方现代艺术的模仿秀,下焉者是以新唬人一时的快餐艺术。都说现在中国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穷二白”外国的经典文化未学到手,却把自己优秀传统文化丢光了。你看外国人多聪明,他让中国人去捡他们遗弃了的文化垃圾,他们悄悄地在研究中国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现在好多画家满脑子的功利“生产”出大量俗作,包括一些唬人的现代派文化垃圾也充斥于社会和市场,误导和影响观众眼光,如此循环,最后造成一个庞大的艺术趣味偏低的社会环境,而当这些渗透到权力与机制里被当做“正统”和“主流”予以提倡和鼓励,中国的艺术就面临灭顶之灾了。

画展观后感10

1月16日上午,跟着老师们去到沙河市国际会展中心参观书画展。虽然天气有些冷,可热情很高涨。

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一进门就被整个展馆的气势震惊了。偌大的场馆,四周墙上挂满了大师们的作品:有龙飞凤舞的各家大字,有惟妙惟肖的工笔人物,有气势磅礴的写意山水,等等,浓墨重彩,琳琅满目。因为会场太大了,展品太多了,我没能一一细品。

在众家的大作中,我只留意了一些写意花鸟画。看落款这些大部分是刘鸿敏和李景森两位大师的作品。每到一幅跟前我都要伫足品赏一番。他们的画儿笔法流畅,韵味十足,令人叹服。我最为关心的当然是各家的牡丹了。李刘二位大师的牡丹各有千秋,但更吸引我的当属刘现禄老师的牡丹了。刘老师的牡丹颜色鲜美,造型优雅,神韵跃然纸上,令人叹为观止。等参观完一圈以后,胡老师又带我回到刘老师的牡丹前,细致地给我分析讲解,花头的调色,花瓣的分布,点蕊的方法,还有枝干,叶子,留白等等,真的使我受益匪浅。下午李老师也对刘现禄老师的牡丹评价很高。晚上我想找到刘老师的空间看看有没有更多的牡丹,可惜王老师说他不上网,真的是有点遗憾了。

这次展会上,我除了注意了王老师崔老师等老师们的字以外,我还特意注意了一幅字画“书魂”。关于字是哪家啥体我不懂,也没注意落款作者名字,我只是对这两个字感兴趣,我想练练,等啥时候自己也写一幅贴我的图书室里。

会场上,老师们现场挥毫泼墨可算是一大亮点。

这次展览活动还有最欣慰的一点是,三人轩的两位小妹的作品也参展了。虽然和大师们的大作比起来看上去有点小家气,但已经很不错啦。这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经历,也是我们的动力。希望以后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希望三人轩茁壮成长,希望沙河书画事业蓬勃发展。

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

画展观后感1

今天,闫老师带我们出去参观画展。画展真是太美了!一进展厅,众多的画出现在我的眼前,令我目不暇接。老师争求了解说员小姐的意见,就让我们分散开自己自由欣赏。整齐的队伍一下子消失了,成了三三两两的人群,分散到了展厅的各个角落。

“哈哈哈哈……”我不禁大声笑了出来,同学们都跑过来,有的问:“怎么了?”还有的问:“你笑什么呀?”我说:“你们看这幅画,多么有意思呀!画中画的那个小男孩儿在跳舞,和螳螂的在跳舞,和螳螂的动作十分相似,多么可笑呀。还有一幅画中的女子被画得很大很大的,身子也很庞大,就是两条腿又短又瘦,多么可笑呀!”同学们听了,也不禁笑了起来。

我们又去看诗,这儿的诗句太美了!诗画相配那更叫绝了!有的说:“真不亏是有名的文学家!”有的说:“就是嘛!能写出这样的诗,画出这样的画那肯定是有名的人物。”

这儿的环境更是美。不信你就听听。

我从展厅出来,一股花香扑鼻而来,我被这香味所吸引,随着香味走去,便来到了花坛,花坛里面鲜花竞艳,红的、黄的、白的……姹紫嫣红,香气浓郁。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天上的仙女,也让我想起了展厅里的画。 这儿,画也美,诗也美,环境更美,希望你也来欣赏呀!

画展观后感2

小小的展厅里,明晰的灯光烘托着一幅幅精美的画作。自己也曾是个恋作品之人,想想曾经小小的成绩和几年冰封沉睡的墨砚,心里也荡起了那么一丝欣喜的气息。

我“游览”着,曾看过许多作品卷的眼睛似乎挑剔了许多,确实,肯定作者非凡的笔锋,妙幻的色彩配比,然而触动我心的却没有,有些憾然……

路本不长,到了“卷末”愈发觉得无趣,漫不经心的扫视,猛地住了,似乎是被什么轻点了心潭的水,但涟漪却荡涤不绝。凝视,便是翻涌无阻的海浪,卷起千丈惊涛拍岸,那一点粉红在枯黄中格外鲜亮,高洁傲岸,清丽典雅。

没错,是菏!漫天的枯叶颓萎地垂下舞裙,没有气力地说着放弃,纯粹的秋的颜色,叶似暮年老人的皮肤,偶尔的突起的叶脉挣扎着,无奈着,但她,红得那么热烈,粉的那么艳美,红与粉的背后不是碧天,而是枯叶,或许因为她是刚烈不是柔美……

《咏菏》?何以之咏,又何以为菏呢?

菏,或许寄予你情感的作者,也不知如何定下你的名字,便在图下加了诗句的吟咏,悲我未能抄录,悲我没有那么好的言语去描绘你。

我望着你,望着你光亮的外表反射出的自己。她很年轻,她有那么多梦想稚嫩的心经不起风雨。或许吧,寂寞同你一样无声伫立,静了,周围的一切变作白幕,这里只有我望着你,望着不是我的自己。我应怎样面对?同你一样伫立于秋日的萧瑟,多么渴望有同你一样的姿态傲视苍穹。但我无法释然,面对冰冷的现实我包裹着自己,将何去何从?

霎时,菏在眼前摇动,绽开得更大更艳,一阵清香抚着我无边的心跳,述说着曾经的艰辛,我似乎懂了些,似乎悟出些……

散了,离开了……

风凉意未减,狂奔回教室的路上,下弦月的伴随引我到一个未开的野菊,望着同菏一样的颜色,我猛得一惊,笑了,抚她:“要开花,一定会开花,像菏一样”,伴着这句话相信我会到远方。

画展观后感3

今天我们去参观了一个特殊的作品展,这个作品展的主题是“童心有爱,七彩梦想”。年少的我们,心中充满了稚嫩的梦想。我怀揣着这样的心情,走进了位于科技宫四楼的作品展展厅。

一进展厅,我便看见了琳琅满目的绘作品作品:素描、水彩作品、儿童作品、沙作品、国作品,应有尽有,还有别具风格的手工制品。一件件美丽而精致的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但更令我叹为观止的是一副夏日荷花图,是一幅国作品。这幅作品作品得十分逼真:亭亭玉立的荷花优雅的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的花瓣将柠檬黄的花蕊轻柔的包住,十分美丽。左侧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涩的小姑娘。荷花下方,几片嫩绿的小荷叶刚刚长成,两侧的墨色的荷叶更衬托出小荷叶的生机勃勃。一只如作品龙点睛般的蜻蜓停在盛放的荷花旁,仿佛被荷花淡雅的香气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开。池塘中,几条顽皮的小鱼在荷叶下嬉戏,十分生动可爱。看到这幅作品,我便想起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觉得,这幅作品的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和杨万里一样: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像荷花一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次作品展,我不仅

画展观后感4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展现广大师生高雅健康的艺术才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我校在11月1日举办了首届师生书作品展。展出了全校师生优秀作品230幅,其中学生作品154幅,教师作品76幅。内容包括水彩作品、剪贴作品、国作品、木刻作品、书法、摄影、十字绣等。

11月3日,校园组织六年级学生去文化广播中心参观书作品作品展。我本带着一种沉重的工作心情去到展厅,但当我到达展厅后,我的心情马上激动起来。哇!展厅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书作品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方桂珍老师几幅工笔作品:《微笑》、《三月红》、《遐想》、《树下》,作品中的人物描绘得那么温雅娴静,他们姿态像貌眼神各不相同,但都气质高贵、清纯无暇,心灵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令人顿生不忍亵渎的爱怜之情。

这时家长带着学生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带着几位学生、家长到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作品,内心开始感起兴趣来。我仔细观望着每幅作品,我发现每幅作品笔法都苍翠有力,作品的使人觉得实有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之感!让人感到艺术的博大精深,令我感到自豪!再看到同学们的作品,那更不用说了,作品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又来到书法作品展区,一个个毛笔字清秀俊逸,透露着深深的文化气息,同时也激起了我对书法的兴趣。我又仔细一看,这些书法作品的作者竟然是年龄那么小的孩子!真是为他们感到自豪。一位家长观看完这些作品,不禁地赞叹到:“河田小学能够举行这么大的书作品展,真不简单呀!”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看完了书作品展,我感觉很不错,能欣赏到艺术,能看到辛苦的杰作,能看到缤纷色彩的世界!同事们和学生们的那些杰作,使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仰慕之情。我不禁想起了自己,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太惭愧了。也许我该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刨除自己的狭隘,认真汲取知识的养分,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

画展观后感5

12月18日,我一天参观了两个作品展。因为是本市非名流作品家群作品展,也就是每年年终照例举行的文化政绩展示。所以我就不邀请朋友同行,只是自己一人随便走走看看。

我先去南溪山看市美术馆的《首届桂林市十二县美术作品联展》,然后出来南溪山公园门口乘11路公交车到终点站,在七星公园门口的桂林市展览馆看《桂林女子书作品研究会书作品作品展》。观展的人不多,每一个展览场地,走一圈也不过半个钟头。

《首届桂林市十二县美术作品联展》获得金奖的作品是一幅油作品《古镇》,作品面是古民居和石板巷道。作品面的色调有旧居情调。但是,色彩的明度、纯度缺乏丰富区别,只是在笔触大小和明暗上下了功夫,所以整幅作品面就感觉不到纵深和色彩透视的对比。作者用笔作品出的石板路也没有用油作品刀作品的那种坚硬质感,缺少响亮强烈的虚实对比。当然,这只是技术层面的观感。至于作品面氛围蕴涵的作者人文历史心态,那将是更高一个层面的内涵了。对此只能偶遇而不可期待,更不能迷信权威专家的应时高论。

我曾经在一位爱好摄影博友的博文中发过一贴评论:宁愿相信感觉,而不要迷信权威。因为,权威常常陷于自己的感觉之中,而不能宽容并难以理解另类感觉。

这一帖评论的意思就是:学摄影(其实学什么都一样)只能跟老师学技术技巧的基本功夫,一但到了艺术处理和创作的层面和领域,就绝不能再迷信老师(特别是自我感觉永远良好而又好为人师的所谓权威专家)的指手划脚。老师的指导和建言,只能作为自己终生学习的参考意见之一。一定始终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感觉,才能走好属于自己的独特之路。这就像我们对待家中的父母一样,父母虽然是我们的至亲至爱,但我们要想获得比父母更成功地自立,那就既要深藏并尊重父母的爱,又要修正甚至背离父母教导的人生

学艺、为文、做人,其成长、成熟、独立之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画展观后感6

这天下午两节课后,咱们全班来到B3幢一楼参观黄原奶奶的书画展。老师带领咱们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四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字画,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悠悠的古运河水,盛开的牡丹,挺拔的墨竹……中间还镶嵌着几幅书画作品,动静皆宜,相得益彰。黄奶奶的笔法苍翠有力,又行云流水,让人不禁感叹她高超的技艺。我课外也在练习书法,觉得个性枯燥,有时都不想写,看了黄奶奶的作品,我想我必须会坚持下去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幅画就是牡丹争艳图,形态各异的牡丹竞相争艳,黄的、红的、白的……瞧,上方还停留着两只黄黑色的画眉鸟,时而清脆的鸣叫,时而扑打着翅膀,让人赏心悦目。寓意着咱们青少年在老师的教导下用心向上,勇于进取,像花儿一样美。

画展中还展出了一些照片,灵山大佛、江南林园、太湖美景……让人感觉黄原奶奶是那么热爱生活,热爱家乡。活到老,学到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我想咱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就应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去感受美丽的世界。

画展观后感7

今天,我们去了前进中学参观画展。我们学校共展出了18幅优秀作品,都画得棒极了!

刚进展画厅,一副《春秋艳景》就进入了我的眼帘。这一栋栋房子、一颗颗大树,从树上飘落下的叶子落到一座座红顶房上,好像是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仔细赏阅《春秋艳景》这幅作品,好像真的流连其间,我仿佛置身于春秋时节,一时流连忘返。这次画展汇聚了各个学校的出色作品,真的是一时欣赏不完。

通过这次参观画展,我觉得每一个人必须有一技之长。否则长大以后在社会上就不能显出自己的才能,就不会被重用。妈妈经常对我说:要我一定多学本领,有一技之长,那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价值。当然,学习好了,当然好了,可是,一定要有“外门”的特长。在这次画展中对我的感触很大。参观后,同学们依次走出了展画厅,每一副作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着那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油画,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将来在社会上一定要发挥我的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

画展观后感8

今天,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画展,轮到我们班参观了,我们都兴奋不已,走进画展室,琳琅满目的画,手工作品,以及字贴都映入我们的眼帘,我快迅地观赏着,希望能把所有的东西都牢牢记住,但是东西太多了,队伍走得也快,所以还是漏掉了许多东西,不过,使我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纸板飞机模型了,看见了这些飞机模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记得很久以前,我也有一个飞机模型,也是自制的,但材料极其特殊,许多吸铁石,许多小铁块,还有一些小零件组成的。其实那个时候我就想用这些材料做一个飞机模型,但自己组装成的总是有些地方歪七扭八,什么不好看,我只好请来一援军——爸爸帮我修理一下,爸爸取掉些东西,又装上别的零件,不一会儿,一架威风凛凛的战机模型就组装好了,我爱不释手,但是爸爸却说:“这十分容易变形,最好不要动,”听了爸爸的话,我只好恋恋不舍地放下了。虽然我很小心地保护它,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那天,我正在吃饭,妈妈吃过饭后在午休,我一时兴奋,不小心把那把放着战机模型的椅子碰倒了,我大吃一惊,赶紧回头看战机模型,担心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战机模型散架了,倒处都是零件,我把零件一一找到,从但是却无法复原了。后来让爸爸拼装,但爸爸说他也忘记怎么拼了,我十分后悔,但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之后,我把零件包裹在一个布袋里,放在桌子的最高处,至今还在那里放着,我至今也不会忘记这些零件发生一点一滴的事情。

画展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美好的一幕幕忽隐忽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画展观后感9

孩子在一天天地长大,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着不同的考验和锻炼。每次去孩子的幼儿园参加班级活动都是我最激动的时刻,无论多忙,我都会安排时间,因为我一直陪伴着孩子成长,我不愿错过每一次的机会,我会很认真地记录下孩子的足迹。当然每次的参与我的感受都非常多,再一次想说:我很庆幸为孩子选择了育新幼儿园,更庆幸遇到了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5月27日下午,我如约来到育新幼儿园,走近教室,发现孩子们穿着整齐,都已经在教室门前准备好了,一个个端坐在小椅子上专心致志地画画。有的画家人,有的画水果,有的画糖葫芦……虽然幼稚但透着可爱,真可谓是生动形象,老师在一旁巡视并耐心地指导着。我看到我的女儿正在画向日葵,一点一点地用彩笔按顺序着色,我不动声色,她也没有察觉我的到来,直到画完才发现我,连忙激动地说:“妈妈,你看我画的向日葵。”我竖起大拇指夸她画的好。正在这时,尚老师轻轻地走过来,她微笑着看看孩子的画,在夸孩子的同时指出来如果让向日葵笑起来是不是更好了呢,并顺势指导孩子在花盘上画了弯弯的眉毛、黑黑的眼睛和微笑的嘴巴,顿时这幅画富有了生命力,孩子也特别开心。过了一会儿,老师又教孩子画了一条活泼的小鱼,看到机灵的小鱼跃然纸上,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缺乏老师那样的洞察力和耐心,以及恰当的鼓励和引导,以后我一定多向孩子的老师请教和学习。

通过观察,我发现在庆“六一”欢乐周中,老师们集思广益,别出心裁,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孩子们不同程度地得到锻炼,带给我们家长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实属难得。感谢老师为孩子们的全心付出,愿我们共同努力,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留下难忘的足迹。

画展观后感10

进入大厅我们便可以看到陈列在墙壁上的书画作品,一个个非同凡响。走近细细一看原来那些便是各院校的作品,大多数是国画,还有的是绘画和摄影作品。每个作品带给人们的都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摄影放映了生活的点点滴滴,绘画呢?告诉人们的则是个人的人生或生活的感悟,它们都是如此的具有魅力。在绘画中品出了人生,而摄影展则带给了我们无数唯美的画面,让我们由此心生向往和憧憬之情。每一幅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各自的韵味!都值得人们去细细品味!看了这些作品之后似乎感觉到老师们在鼓励着我们,告诉我们艺术是充满魅力的、生活是美好的、学习是无止尽的。希望我们可以好好珍惜青年时光,用心去体验生活,去感受艺术带来的无穷的魅力!

时光易逝,作品展也因此变得更加的珍贵,就让我们趁现在时光未流逝之际,好好去把握它们把!让我们的激情永不灭,一直伴随着它的继续而流动吧!最后,预祝所有老师们在此次的作品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也预祝此次艺术作品展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参观画展心得体会1

我自幼爱画,对各画种均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中国山水画情有独钟。前段时间,有缘偶遇一幅作品:悠悠流云,飘逸间含着深沉:巍巍峰峦,苍茫里藏着秀润;流泉飞瀑,如闻其声;村落丛林,掩映成趣。细品之,笔触老辣,水墨酣畅,气象恢宏,真是令我心生向往,并牢牢记住了这位叫“来支钢”的画家。

得知来先生将在深圳举办画展,我立刻从西安前往深圳美术馆观看《来支钢水墨艺术大展》。一幅幅水墨山水画把展厅变成了一个黑白两色的纯净世界,瞬间让人体会了庄子所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仔细欣赏这些作品,或悬崖古松苍莽,或山村野径闲适,或古镇纯朴风韵。那群峰竞秀之磅礴令人激动,那云叠雾障之悠远引你遐想,即便是一棵枝丫横陈的古树也显非凡韵致。虽是中国水墨画,自然景物的立体感、质量感和空间感都处理得很完美,画家的非凡功力——造型使我叹服。

走出前厅,转入中厅,迎面墙上一幅《峡道》、侧面一幅《艺道》将我震撼。徜徉在巨型山水长卷前,感受云海翻涌,山水扑面,和鸣声声。又有村落梨花,人间生灵。画家笔下的山水奇观多么像一首雄浑激越的交响曲,起伏跌宕,让人沉醉其间。仿佛在旅途中,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正应了古人评画的那句“画中境界可居可游”!我想这应是画家来支钢的第二个非凡本领——造境。

有型有境的画我亦见过不少,但打动人的却不多,我觉得来支钢的画真正动人的地方是“有情”。情是什么?情是大山大水的表情,是画家笔下的山水之境,仿佛山水也是有喜怒哀乐的。如他的作品《崛起》,那是一种呐喊,一种激情;而《涓涓涌泉》中,则是一种欣慰与欢畅。这种蕴含在水墨间的情感,才是作品真正的灵魂。我觉得这是一个画家最难达到的高度——造情。

来支钢作品的最重要的技法是积墨,这是中国传统技法,上可追溯到北宋郭熙,后有清初的龚贤,继而黄宾虹发掘了这一技法,李可染又将其推动发展。来支钢是李可染大师的第二代传人,既从师长处传承技法吸取养分,又有个人心得加以创新,其积墨通透灵气,毫无板结之象,可以说对积墨技法的掌握和运用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支钢先生12岁开始学习画画,日复一日,从师练习。他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辛苦,我们所看到的《艺道》耗时八月余才完成,一丝一缕,一点一画,墨干了又积,几十遍后才终于成就这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细赏作品,可觉其力透纸背,千笔万笔,笔笔无敷衍懈怠,无丝毫轻浮油滑。想起来支钢先生在不同场合讲过的一句话:“作积墨来不得半点偷懒,人家出游,我在画画;人家吃饭,我在画画;人家睡觉,我还在画画;我就是在梦里,还在想着明天的画该怎么画。”天道酬勤,来支钢终于成就了今天的自己,成为继承与发扬中国水墨艺术文化的新一代画家。

人如其画,画如其人。我忽然感悟到,他的积墨初看是一种功夫,其实是一种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才成就了他。

参观画展心得体会2

四月五日,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也带着一份兴奋的心情,在菏泽市博物馆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马硕山师生画展,说实话对于我这种平时没什么艺术细胞的人来说,这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更是一次难得的增加艺术修养的机会。这次画展集结了多位有代表性的画家的作品成此画展,他们的绘画语言和风格给我们的带来了一次视觉上的盛宴。

这次展出的都是大幅的国画,画作中透出一种宁静的美,回归大自然的美。景物中有自然风光,有农家乐,有花鸟……刚进入画展就给人一种既轻松又厚重的感觉,马硕山教授的画运用了朴素、简洁的民族文化意象,融入了现代构成的理念,用笔劲健有力、含苍带润,墨韵平和淳厚,欲露还藏。以清幽古雅的品性,传递出一股浓郁纯正的文化气息和盎然的古意情怀。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们九三学社社员杨文彬(菏泽市博物馆馆长)的画,展出的十余幅作品大气恢弘,颜色艳丽,无论从风格还是意境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感觉一幅作品是否引起观者的瞩目,除了画者的绘画艺术水平外,也与观者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体验分不开。观者的感受和画家的旨趣.可以不尽相同,仁智之见,或可互补;二者若能一致,倒是应了一句古语:“会心处,不必在远”。

总之,非常感谢博物馆和九三学社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能体验到这么美妙的画展,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能加入到其中体验不同的乐趣,更多更深地领会艺术的魅力。

参观画展心得体会3

最近,我们雏鹰假日小队去铜陵书画院参观了“杨龙培赵学军书画展”,感受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一进展厅,迎面而来的是一幅幅水墨画,它们是由赵学军叔叔创作的。这些水墨画中,有的展现出祖国大好河山,有的展现出小桥流水,有的展现出田园风光。参观过程中,赵叔叔一边讲解画法,一边讲解创作经历,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由得发出赞叹声。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呈坎印象”,画面中近处是朵朵荷花与拱桥,让我想起“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的动人诗句。远处青山苍翠,徽州古民居依山傍水在画面中央。池塘边,一群孩子在玩耍。虽然整个画面都是通过深深浅浅的笔墨,变化精妙让人感觉到整个画面是那么的栩栩如生。

一转身,我们看到的是杨龙培叔叔的书法。书法字体上有工工整整的楷书、龙飞凤舞的草书,行云流水的行书。在书法展现上有横联,有扇面,有斗方。走近去仔细瞧,每一笔每一画都是那么刚劲有力,细细揣摩又是那么的精妙,眼前仿佛出现了叔叔刻苦练习的情景。凑上去闻一闻,似乎一股墨香扑鼻而来。

参观完展览,回想书画家叔叔给我们介绍的学习、创作经历,回想叔叔们的书画作品是那么生动逼真,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扩大了我们艺术欣赏视野。我要向他们学习,从认认真真写好汉字开始。

参观画展心得体会4

星期天下午,我和妈妈参观了图书馆里的一个特殊画展。这个画展的主题是“快乐二小,幸福童年”。年少的我,心中充满了稚嫩的梦想,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走进书画展。

走进馆内,一个大大的立牌上写着“快乐二小,幸福童年”,我走进一步,被这景物吸引住了,瞧!图书馆的房顶上的灯光五彩缤纷,亮丽无比,挂满了灯笼,照射在挂满书画的图书馆里,美丽极了!这一切,都充满了神秘感。我仿佛走进了一间神秘的宫殿

我在走进化中的世界!哇!这幅画真美丽,蒙蒙细雨中飘来几丝轻烟,在阳光的的照射下,不远处的小村庄,后面有一片翠绿的庄稼和深绿的山峰,好似梦境,我仿佛来到世外桃源。这幅画真是栩栩如生,再仔细一看,是一个3年级的小学生画的,没想到小小年纪,竟然像作家一样,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看完画展,我又走进手工的殿堂,瞧!手工作品五花八门,真是让我目不暇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间美丽的房子。作者先用筷子一步一步地搭起来,在用彩纸折成两只小鸟,贴在房顶上。还用贴纸来装饰屋顶,使房子增加一点色彩。作者还在房子后,搭了一个后花园。花园内有五彩缤纷的花朵,美丽的秋千,秋千上坐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我想这个精致的作品,作者一定花了不少功夫。正所谓“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手工不仅一有房子,还有帅气的坦克,有美丽的风车,有威武的轮船……这些作品,都是我们二小的光荣。他们做的每一个手工都花了不少心血,不少努力!每个作品的十分精致。他们是我们二少的骄傲。

我又走进书法的海洋里。看!书法作品真是琳琅满目,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书法作品有楷书,有草书,有行书,也有隶书。我走到有幅楷书面前,上面写着“海纳百川”每一个字都那么苍劲有力。我细细地品味书法作品,觉得每一幅作品都是佳品。我仿佛看到他们每天都不怕困难,不停地练习,才会写出这些风格独特的作品,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次参观书画展,我看了美丽的画展,又欣赏了精美的手工作品和书法,真让我大开眼界!让我一次吃饱了知识“大餐”。真让我收获匪浅。

参观画展心得体会5

星期四的下午,老师带着我们坐车去电视塔参观恐龙画展。

一进大厅,首先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三个恐龙骨架,大小不同,形态各一。左边的'恐龙骨架大概是迅猛龙,它两只前爪悄悄地放在胸前,大腿弯曲,随时就要扑捉猎物似地,真是威风不减当年。右边的骨架大概是梁龙,脖颈长达18米,是最长的恐龙,它的头抬得很高,好像在纵声长啸。中间的是腕龙,它重达24吨,真是各庞然大物,它抬起脖子,似乎在品尝树上的美味佳肴。真令人赞叹不已。人赞叹不已。

旁边是恐龙介绍幕恐龙主要生活在白垩纪,侏罗纪……据现在大约有1600万年。最凶恶的是霸王龙,它可以轻易地把各种恐龙都撕成碎片,就连“格斗星”肿头龙、“金甲武士”盔龙也不是它的对手。还有轻装上阵的窃蛋龙,头顶双皇冠的双冠龙……,真是不计其数。

接着我们又乘坐电梯上了旋转餐厅。坐在一把椅子上,悠哉悠哉地享受这美丽的风景,柳红柳绿令人目不暇接,红瓦灰墙的高楼大厦令人赏心悦目,真实桃红柳绿“又一村”。自己好像陶醉在仙境中。

美妙的音乐,奇异的恐龙架,高高的电视塔,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观画展心得体会6

年的一天,张永初老人带着他所研究的甲骨文和一些书画来我们江南实小展览。

虽然这是几幅甲骨文,但是它们却是古人用无穷的智慧创造出来的,更是张永初老先生用半辈子的心血研究出来的。张永初老先生从40多岁就开始研究甲骨文了。直到现在,他虽然已84岁高龄,但是却仍然坚持不懈地去研究吴文化和甲骨文,他像一个贪玩、永不疲倦的孩子不停地感受着研究的欢乐。

张永初老先生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珍贵的甲骨文,还让我们了解了吴文化。吴文化是吴地区域文化的简称,也可以说这是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的成果。说到吴文化,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位伟大人物——泰伯。

传说,泰伯、仲雍二人是亲兄弟,生父是周朝太王古公亶父。本来,泰伯三兄弟在古公亶父去世后应该依次继承王位。但是他们看到父亲特别喜欢第三子季历儿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但是姬昌的确有超人的才能,因此他们二兄弟一致决定主动把继承权让给季历。然后就由季历传给姬昌。后来,古公亶父等人接二连三地要其他二人继承王位,他们都坚辞不受。为了断绝别人拥立他们为王的的念头,泰伯、仲雍便逃到吴地在这儿繁衍生息并将自己国家的文化礼仪全都教给这里的人们,这里的人见泰伯宁愿将吴国的文化礼仪教给幼弟的义举所感动,纷纷前来投靠追随。周部族的人们见他俩已意志坚决,就只好拥立季历和姬昌。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泰伯让王”的故事

也许就在这丰收之季,他更加努力奋斗着;寒冷的冬季,大雪纷飞,这是一年中的盛典。也许当你还沉醉在家人团圆,新年快乐的氛围中时,张老师孤零零地在房中,辛勤的研究着甲骨文。张老师在四季的陪伴下,一步步逼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