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名言吧 > 读后感 > 正文

沉河《交流》读后感十六篇集合

时间:2016-07-15 10:10:57

《人文素养》读后感1

如果说,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人文精神是大器、包容、宽容的仁爱精神,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和商潮的冲击,利益驱动下,见利忘义,爱心和社会的责任感日趋淡漠。今天的中国,已经失去太多不该失去的东西了,人们沉浸在金钱、美色、地位、权利当中无法自拔,却忽略了作为人的基本素养。

汪涌豪就这样写到《今天,到底该如何提倡“孝道”》?孝,是中国人最看重的道德之一。古人云:“万事孝为先”。

人的一生有很多是可以错过,可以放弃,但我们不能错过孝顺父母,父母恩情深似水绵绵不止无绝期,我们不能忘,不能不孝顺,更不能忘记现在父母已慢慢的老去了;朋友:请珍惜身边的父母吧,要知道,无论我们走的多远,飞的多高,父母都在注视着我们,我们永远是他们最牵挂、最疼爱的孩子。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呢?

经常听到一些人说,等我有能力了,我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岂不知,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顺了。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那些人有能力去孝顺的时候,父母往往已经撒手人寰,哪里还有机会?

等待就是一种遗憾,遗憾是不能补救的,不能补救的生命是无法挽回的。因此,生命也有它的保鲜期!

就在季羡林先生读大二的时候他的母亲溘然与世长辞了,因为遗憾,他在回忆母亲里写道:“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了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也是因为遗憾,萧乾先生回忆自己的母亲说道:“就在我领到第一个月工资的那一天,妈妈含着我用自己劳动挣来的钱买的水果与世常辞了”,类此,曾经老舍先生因为遗憾也发出:“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的绝望,可以说他们在自己的事业领域上都算的上成功者,但他们面对自己的父母却在心底留下了永远的无法弥补的遗憾。

是他们不孝顺吗?不,不是的,要知道光有孝心是不够的。我们不能忘记时间的“残酷”,不能忘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事实。

最近,读到一则报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近日接受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采访,在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时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本以为满脑子都是生意经的他,会回答莫错过“商机”之类的话,可是他却语出惊人,发人深思。

“万事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等古训,说明传统孝文化早就把孝敬父母放在优先的位置;现在又有了比尔·盖茨“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的说法,这表明不论古今、中外,人同此心。时不我待,那就让我们赶紧来孝敬父母吧!

其实,如今的父母在经历了艰苦的岁月之后,他们只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有儿女祝福的电话、温暖的问候而已。所以说,无论怎样忙,无论打拼的日子是怎样艰苦,都不要忘了牵挂你的父母亲。千万不要等到攒足了资本才来孝顺,要记得为父母做些小事。有首歌写得好《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盼个平平安安。

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

《人文素养》读后感2

教师有没有人缘,有没有感染力,有没有吸引力,能不能让学生佩服、仿效,从中得益?教师的一项不易被人看中的但是又是十分重要的素质——人文素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被日益呼唤着。

教师被大家誉为“灵魂工程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作为一个传其道、解其惑的“精神导师”他本身必须具备美好的情趣,广泛的爱好。琴棋书画,赋诗吟词等不说是无所不精,但起码要成为自己的所能。要使自己在广泛的兴趣爱好中陶冶情操。并且只有教师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才会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促使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提高人的生存质量。

人文素养是人的重要素养之一,对一个教师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人文素养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人文素养是人在言行中表现出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对人无限关爱的思想倾向,是对人类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的一种人文精神。加强教育的人文性就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主要目的。这应当包括较高的文化品位、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修养、博大的爱国情怀、丰富的精神世界。具体地说教师必须具备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师必须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教师必须具备开阔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积淀的人,性格开朗,乐观向上,感情丰富,多才多艺。对于涉世未深,求知若渴的青少年学生,这样的教师是偶像,是榜样,更是学生羡慕、学习、效仿、超越的对象。在这样的教师面前,学生不会消沉,因为教师面对生活的态度可以给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在这样的教师面前,学生不会死气沉沉,因为教师的幽默风趣可以随时随地给学生带来轻松活跃的气氛;在这样的教师面前,学生不会是别无长物,因为教师的多才多艺会引发学生对才艺的爱好与获取。

用不着给教师的人文素质过多的定义解释,我们只要回顾一下我们自己求学时代的经历,是什么样的老师能够长远地驻留在我们的记忆磁盘上。必定是那些才情并茂,技高一筹的教师。那篮球场上奔跑跳跃的潇洒动作,那音乐会上引吭高歌的美妙歌喉,那茶余饭后的说古论今,那缥绢白宣上飘香的丹青笔墨,那明月清风下的管弦丝竹。所有这一切,不是语言的最好言语,不是说教的最好教育,对学生的引导教育钻髓入骨,终身难忘。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教师在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心理、性格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人文素养》读后感3

今天我们老师给我们上的课是有关于人文精神的课程,关于这一节课,我很爱,我很喜欢,因为这一节课他重点解说了人文素养的灵魂与中心精神以及核心和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下面就请允许我来说一下人文素养的灵魂。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以人来对抗神,对抗任何试图凌架于人的教义、理论、观念、进行中事业及预期中目标,对抗所有屈人心身的任何神圣。

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结果――“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有这样的话:“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这话也是人文素养欠缺的表现,应提出批评。这话错在哪里呢?这里不存在什么“制约发展”的问题,它和“发展”根本无关。“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本身即巨大退步、巨大灾难。

所以最后我自己有一种感觉,就是人文素养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在生活与学习以及在各个方面,我们都不能够去离开他,因为他就像我们生命中的东西一样,与我们的不可以去分离。

《人文素养》读后感4

心中有善,灵魂自有所向

善才是最高的道德,爱才是惟一的才能。只有善才能拯救沉沦,只有爱才能避免绝望。”——沉河《生命》

精彩片断摘录:

①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

②教育的目的如果是想使学生能在某一地点以某种方式谋生,那这种教育纯粹是在浪费时间。更糟的是,这种教育会使学生不适宜在那一行业谋生,因为到他们有机会运用所学的技术时,这种技术早已过时。

我读《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还有,对教育的认识: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是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这本书写出了我们教师的心声,还有老一辈教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人们常说,教师的工作平凡而伟大。平凡,是因其日复一日,具体而琐屑;伟大,是因其在点点滴滴中塑造着人的灵魂、人的未来。从多年的.工作中我深深懂得: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播下知识的种子,更要播下爱的种子,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知音;教师不仅应是学生的良师,更应是学生的益友,用无悔的信念和辛勤的汗水撒播关爱的种子,收获人生的精彩。

我们也经常困惑、烦恼,甚至痛苦。我们经常遇到阻力、误解甚至非难。正常的知识传承,往往变成机械的操作;坦诚的心灵交流,往往变成枯燥乏味的训练,加上人事的纠纷、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这使我们的心灵失衡而不知所措。如何直面这些问题并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确实是我们应当不断自省的。先辈、前辈和同辈中有不少楷模,为我们树立起精神的支柱。究其核心,那就是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人文精神博大精深,但首先是爱,惟其有了爱,我们才能成为育人之人。我们爱祖国,爱同胞,爱亲人,当然也爱自己。我们爱科学,爱艺

术,爱自然,但我们对教育和我们可爱的学生应该付出最多的爱。在爱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坚守和充实我们为师的基本观念:平等、真诚、守信、博爱、崇德。这是我们生活的座标,为人师表的基础。

学习中总会有些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而面对这些孩子,我们是否可以不责骂他们,不批评他们,而是通过不断的肯定与鼓励,让他们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找回自我,扬起自信的风帆。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活到老学到老。

《教师人文读本》里面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编排的。每篇文章都在写我们教师。第一篇文章《名师》就深深打动了我。文章中讲述的几位老师,都是一些名师,从一些琐碎小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平凡老师的不平凡之处。这几位老师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他们更是我学习和生活的榜样。不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我们老师应该平等的对待。记得我刚参教时,为了鼓励那些后进生我偶尔会在他们的作业、考卷上写上几句鼓励的话。后来学校要求实施激励性评语,“你有进步,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肯定行!”、“老师会支持你的,加油!”这些看似平常的话却给那些孩子带来了信心。当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主动问我问题、上课时积极的举手、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到现在我还有一个习惯,不管是平时上课,还是公开课我都喜欢叫学习困难的同学回答问题,虽然回答的不一定正确。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平等的对待我的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每个人都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包围着他们。

教师要以“四真”赢得学生,而不是用教师权威压服学生。“四真”即:“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猜测和武断地下结论最容易伤害孩子纯洁的心灵。用心灵走进心灵,这既是教育的条件,也是教育的本身,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孩子真诚的爱,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教师人文读本》让我更懂得了教育学生要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这注定了教师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是艰辛的,但又因为育人,它又是美好的、神圣的、伟大的。《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

《人文素养》读后感5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句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朝聆教诲,终身铭师德”。教师自身素养高低,对于孩子的素养起着关键作用。人文素养处在教师整体素养的核心位置,决定着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人们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甚高,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

教师尤其要阅读经典,文化经典是人们长期以来对世界和人生状态、意义的描述与阐释,是人类思想的精华。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尤其要提高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这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文化典籍汗牛充栋,充溢着浓厚的人文色彩。比如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健有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义为上的理想人格,倡导忠、孝、友、悌等人伦价值,探索勤劳、朴实、和谐的道德观念,崇尚适应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思想等等。西方人文流派众多,人文典籍丰富,对人文思想有新的阐释角度。他们主张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阅读中国文化经典和西方文化经典,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我们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教师人文读本学习心得体会1

这个暑假《教师人文读本》走进了我的生活,闲暇之时,手捧着它,细细翻阅。看着一个个家喻户晓的文人名字,读着一篇篇冲击心灵的文章,我一次又一次为里面的人和事而感动,情与意也不断地让我有所感触。

当我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心情走进这本书,并不断地与其中的教育理论、人文精神等对话、思考时,我感悟到了教育的生命性,教育对象的生命性。

《教师人文读本》的前言中说到:我们每天面对着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地信任和敬慕。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在对话和交流中,他们求知,他们成才,他们立志,他们成长,成为自立的个体,成为家庭的支柱,成为社会的栋梁。而我们每一个教师,除了岁月的流逝之外,没有失去任何东西,我们的知识在教学中更充实,我们的智慧在交流中更增长。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我们对学生有多理解,他们会给我们更多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和幸福。但是,我们也经常困惑、烦恼,甚至痛苦。我们也经常遇到阻力、误解,甚至非难。正常的知识传承,往往变成机械的操练;坦诚的心灵交流,往往变成枯燥乏味的训诫,加上人事的纠纷、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这些使我们的心灵失衡而不知所措。这些问题的解决,固然需要有相应的改革和时间,但如何直面这些问题并持一种积极的态度,确实是我们应当不断自省的。先辈、前辈和同辈中有不少楷模,为我们树立起精神的支柱,究其核心,那就是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即人文精神。它博大精深,但首先是爱,惟有了爱,我们才能成为一个育人之人。我们爱祖国、爱同胞、爱亲人,当然也爱自己。爱科学、爱艺术、爱自然,对教育和可爱的学生应付出更多的爱等等。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的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

读完本书,我就感受到了编委们的良苦用心:首先就是想通过阅读这本书之后让我们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们多一点精神食粮,去面对生活中的困惑、烦恼,甚至痛苦。让我们学会爱,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着爱。然后在爱的基础之上去学会思考,让身为教师的我们有更好的心态,更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实说到底,书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看过之后有所启发,更深层次也许就是想让我们生活得更有意义。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平时的生活中,当我们在快乐之中时是很少去考虑:“我为什么而活着?”但是在我们遇到困惑、烦恼,甚至痛苦时我们也许会问,心态变得消极。现实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遇到的事也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种可能性。但作为教师的我们责任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应该先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

沉河对生命的诠释,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宽容,学会了如何去包容。每一个活的生命都有他的尊严,放一颗友善的心去接受,用一双清澈的眼去看待。在我看来吵吵闹闹的小朋友的无聊游戏追逐打闹到了作家那里,成为了生命的本质,充满了不可思议的魔力,竟能让人感动,继而影响自己的心绪使之恬静淡然。小学老师,最最需要的不就是这样一种心态?因为种种因素,对着学生难免失去耐心,偏偏此时把学生的一个小小失误放大再放大,往往事后责怪自己冲动,埋怨自己不理智。那些有经验的老师总能泰然处之学生的所谓捣乱,是一次次的历练让他们能够用看到学生身上闪耀着的最真最阳光的活力,为了那可爱的生命个体,他们知道应该如何去呵护、引导。

如何引导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很有必要思考的事情。引导过多了,无形之中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学生。那些还未被世俗化的学生,正处于思想萌芽阶段,此时的引导实在是很重要。他们不懂得分辨,他们没有选择的能力,我们就要为他们创造这样的条件。

王小波说,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对学生做种种设置也是教育者的特权。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反反复复地灌输给学生。诸如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学生必须习得,但能不能用更好的方式呢?一味告诉他们应该不应该,用威吓命令来规定,结果是造成孩子的逆反,成了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两面派。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不想看到自己的学生变成只会遵守规范的木偶,更不愿想象他们习惯于被设置好的生活。那么前提是,我不去做那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这绝对不是说,对于学生放之任之,而是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尊重他们,承认他们的独立个体,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引导他们。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师人文读本学习心得体会2

前一段时间读了本《教师人文读本》,很多的内容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与思考,其中,我最爱读的就是《读本》中——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一章节。

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我为什么而活着!"而他们也大都会用自己的一生去寻求这样的答案,因为他们不满足于上帝创造了我们,让我们拥有生命这样一种单纯的答案。我在很小的时候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曾经问过大人,他们总是说:"活着呀,就是要快快乐乐的感受生命啊!"曾经品读他人,我的脑海中觉得每个人有每个人活着的意义与目的,可是,最终我也没有弄明白"我为什么而活着!"

在《读本》中,收录了沈从文,史怀哲,罗素等一些诗人,作家,博士等名家的作品,初读此章节的时候,我还不是很能理解,为什么他们的作品会收录在"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章节中,不过由于自己也曾经苦苦思索过,不免反复咀嚼,体味其中真味。从沈从文给时间"画出的肖像"到史怀哲放弃已有的成就,甘愿去非洲丛林当一名乡村医生,其中的种种让我看到一个个在生命的长河中努力寻求生命真谛的身影。他们可以冲破种种既定的条款,做别人认为"特立独行"的事,尽管在与其他人比较时,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可是,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执着,努力的去冲破着什么。

他们可以改变上天赋予的种种不公,用顽强的意志把生命诠释,尽管目不能视,但是却并不能阻碍他们想象,当我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即便身体不允许我们跑,跳,走,越,但谁又能阻挡想飞的心呢他们可以鄙视已经唾手可得的成就,只为了"敬畏生命"就可以把滚滚红尘抛于脑后,把功成名就踩于足下,用整个人生将"生命的意义"诠释得透彻。如果说,初读他们的时候是感动,那么在沉下心来仔细品味后,则是深深的震撼!自然界,生命的存在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可是对于每一个生命的个体来说,生命却只有一次,唯一的一次,从昆虫界的短短几分钟的生命到其他几百年的生命,时间虽各有不同,存在却是相同的。也许有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繁衍下一代,使命完成便悄然而逝了;也许有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能够更长久的生存下去,所以捕杀,奔跑;也许有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维系整个生命系统的正常循环……

读史以励其志,也许,在这短短的篇章中,在这短短的思考中我并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但是,我想尽量把事做得最好,尽量让人生过得充实,也许当我白发髻首的时候,回忆自己走过的路,可以得到"我为什么而活着"的答案吧。

教师人文读本学习心得体会3

读了《教师人文读本》后,我感触颇深。他们有的写出了自己的困惑和烦恼;有的写出了自己对学生母亲般的爱;有的写了自己对人生的执着追求;有的写了自己对科学的万般热爱。文中那些真善美的心镜叙述,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它将成为我以后做人、做工作的指示灯。人文精神博大精深,但首当其冲的是爱。惟其有了爱,我们才能成为一个育人之人。于漪老师用自己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消融了学生敌对情绪,使她走上了正路,并成为一个优秀人才;徐匡迪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身份,阐述了我们今天怎样当老师。他们至真至切的话语,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指引着我们。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基础的基础。家长们把他们天真无邪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我们就应以博大的胸怀去热爱、关心、教育好每一个孩子,使他们能茁壮成长,使家长满意、放心。一个孩子在入学以前主要是在父母的关怀、教育下成长的,父母的教育和自身行为是孩子的第一影响源。进入幼儿园后,我们教师就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孩子们很自然的把他们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情感、期望和对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身上,要求老师也像父母那样关心照料他们、体贴爱护他们。所以我们教师具备的不仅是教育技能,还要有像父母般对孩子的爱。每次的新学期开学,总会有几个孩子向你耍威或哭闹,而我们总是微笑着把手伸向他们,有时手上被抓伤了,身上被踢疼了,我们多无所谓;大小便弄到身上了,呕吐了,我们为其清洗;衣服不会穿,鞋带不会系,我们不厌其烦“谆谆教导”。凭着我们的爱心、细心、耐心,我们将会换来幼儿天真活泼的笑容和对你更亲切的呼唤、尊敬。

教师作为祖国人才的塑造者,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是必要的,对于我们这些年纪大的老师来说,提高人文素质也尤为重要,能确保在教学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平稳。

这个词在我活了三十多年后才占据了我的脑海。但我仍然无法直接谈论它,一想到这个词,我的脑海就会一出现那一张张或天真的、或年轻的、或饱经风霜的脸。我的心沉重得无法承受。

最近,每次外出、回家、走到二楼,我的眼光总会在那扇褐色防盗门上停留片刻,我总忍不住想像那门里的人是如何努力地在延续那叫“生命”的二个词。有时偶尔碰到门微开着,向里搜寻,可以看到茶几上放着的花篮。那花如阳光般灿烂,但我知道它永远无法像阳光那样永恒。

刚放假,她还与我同在车棚里推出车,一路同行去进修学校读书,去少年宫上课。虽然我们不熟,但相视一笑还是让人感受到了邻里的温情。再说,只有三十出头的她因为在原学校的出色表现,我们学校的领导已在考虑要把她调到我们学校来。那时,我总在想,下学期,我们在车棚遇上时,一定不只是相视一笑了。

可是,十几天后,同事来探望生病卧床的我时,给我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那位年轻而美丽的女教师患上了不治之症——胃癌晚期。因为工作原因,她一直未到医院仔细检查,只是自已服些平常胃药。这个假期,她是请人代课后到上海检查的,但结果是医生已无回天之力。起先,她的先生还瞒着她,和她的同事约好,不要去探望她。但如此年轻、如此美丽、如此灿烂的生命只能走到这里,谁能忍心让她孤独离去?

这些天,又听说,她的腹部已肿胀得越来越厉害,大概只有几个月的生命了。

过了明天,我们将结束了又一个假期,重新开始工作,可是她呢?

新的学期即将开始了,让我稍感安慰的是我的另一个同事也可以上班了。她的`上班意味着一个受到重创后的生命的复苏!她的坚强乐观令人尊敬,她的生命更令人尊敬!

上学期,因为我要出差,作为领导的她主动为我代课。那天我向她交待课的进度时,她无意中开着玩笑地说:“这些日子又开始尿血了,都一年多了,莫不是生癌了?”只当她是在说笑话,只是轻描淡写地嘱她去医院查查。三天后我出差回来,同事告诉我,她已去上海住院,检查结果是膀胱癌。我一下子懵了。

等她手术回来,我们纷纷前去探望,但看到的依然是美丽如花的脸,灿烂如阳光的笑,这令我们这些带着苦脸愁眉去看她的人惭愧不已。所有准备好的安慰她的话在这时都显得那样的可笑。如今,她终于以自己对生命的热爱与信心战胜了病魔,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我从来没有像现在那样强烈地感受到工作着是那样的美丽!

还是上学期,儿子班级的班长突然患白血病住进了医院。当我们学校得知这一消息时,提出要为他捐款,但他好强的父母谢绝了我们的好意。但是一个学期还没结束,这个本来挺殷实的家已经是家徒四壁了。放假前我们发动全校师生共捐款八万多,虽称不上雪中送炭,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吧。在孩子去北京接受骨髓移植之前,他们一家带着一面锦旗来到学校致谢。那天是星期一,在升国旗仪式结束后,孩子一手不住地擦着妈妈的眼泪,一手拉着妈妈走上了升旗台,他虽然戴着口罩,但那挑战生命的宣言,足以感动在场的每一个人,“一次次的化疗,使我更加坚强,我一定要活下去,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相信自己一定能重新回来……”才二年级的孩子啊!生命可能非常地脆弱,但也生命可以如此坚强!

离开故乡已六个年头了,这期间,不停地传来乡邻故去的消息。最令人痛心是我家的旧邻。那是极其和善的一家,与我们相处得远近于任何亲戚。但是灾难却一次次降临他家。早在我幼年时,疾病夺去了他们十八岁的儿子。二十年后,一次海难事故使他们新婚才一年的大女婿葬身大海,父亲尸体找到的那一天,他女儿出生。又过了几年,他唯一的小儿子又得急病身亡,抛下年仅十岁的儿子和年迈的父母。从此,老二口,一个在船上给人做伙夫,一个在饭店帮人洗碗筷。辛辛苦苦攒了几个养老钱,一场又一场的疾病又将老人打倒,老头子于去年的大年初二撒手西归……

人生无常,可生命应该是有层次的啊。你没有注意到初春时一根根光秃秃的梧桐树枝上那星星点点的叶苞?还有去年冬天残留的几片枯叶,它顽强地占据在枝干上。在蓝天的背景下,新绿与旧叶,一同展示着生命。但旧叶终究在风中飘落。舞动的枯叶时刻在提醒着,生命是变幻着的。看到新与旧在生命的某个层次中变幻,我可以宁静。可是,如果生命刚刚起步,或者正当健步,就被封杀,你还能漠然无视?

这篇文章断断续续写到这里时,我忽然感觉,生命,不是一个去写的词,这是一个去做的活儿。我宁愿相信,生命并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我们也许捕捉了它的某一段时光,我们永远不会捕捉它的未来。现在我隐约地觉得我生命的根,它应该在天堂。只是它像植物把根扎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