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名言吧 > 句子 > 正文

触龙说太后好词好句91句精选

时间:2018-08-06 11:11:36

[自读目标]

1、背诵并翻译全文。

2、归纳本文文言知识点。

3、品味鉴赏本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的细节描写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自读设想]

让学生在理解熟读原文的基础上,把本文改编成剧本,培养其想象创新能力。

[自读指导程序]

一、导入课文:

有一则寓言故事这样说:太阳和北风比赛,看谁能让一个过路人脱掉衣服。北风刮起刺骨的寒风,企图刮掉人们身上的衣服,但人们却将衣服裹得越来越紧。太阳用柔和的阳光温暖人,天气渐渐暖和了。人们也就把衣服脱了。批评也要像太阳那样,用温和的态度、暖心的话语,让对方心悦诚服,而不应用强制的手段,生硬的话语,俗话说:“良言一语三春暖,恶言一句六月寒。”讲究点说话的艺术,让话语像三春的太阳温暖人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触龙说赵太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二、简介赵太后:

赵太后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赵威后。《战国策·齐策》的《赵威后问齐使》一文中,赵威后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认为她是先卑贱而后尊贵,而赵威后答曰:“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就是这样一位颇为开明的太后,却由于溺爱幼子,一时糊涂,甚至蛮不讲理,对于大臣的强谏,她恼怒已极,公开下令警告群臣:“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在这样情况下,触龙去见她会有什么结果呢?

三、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并用原文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引导背诵)

1、触龙说赵太后的背景是什么?

①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②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2、从文中找出触龙对太后关心的句子。

①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②日食饮得无衰乎?

3、听了触龙一番嘘寒问暖的话语后,赵太后的表情有何变化?

太后之色少解。

4、从课文中找出触龙爱怜舒祺的句子。

①“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

②“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5、关于男人和女人谁更爱幼子的问题,触龙和赵太后是如何争论的?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触龙:“甚于妇人。”

太后:“妇人异甚。”

6、触龙是怎样看待太后对子女的爱的?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8、触龙哪些话最终打动了太后?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四、教师点拔

1、对精彩的细节描写的点拔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

该句说明太后对触龙的来意早有戒心,她认为触龙在这个节骨眼上竟敢求见,真是太肆无忌惮、太不知趣了,太后气极,严阵以待,准备好了一口唾沫,随时都可能吐触龙一脸。

太后旁白:这个老触龙,他竟充耳不闻(当做耳旁风)。就算你年老功大,也不能不把老妇我放在眼里呀!好,你来吧,老妇等着,小心你的脸!

②入而徐趋。

“徐趋”与“疾趋”相对。据古书记载,古代行礼时的步伐有“疾趋”和“徐趋”两种,当行礼人“执龟玉”和“与尸行”时用“徐趋”,其特点是步子小,脚跟不抬起来。一般情况下,包括臣见君,用“疾趋”,其特点是步子较大,脚跟离地。触龙见赵太后应“疾趋”,但因为他脚有毛病,只能按“徐趋”的步子走,用前倾快步走的姿势,一步一步向前慢走。“徐”与“趋”两个互相矛盾的词放在一起,活画出一位老者想表示恭敬小步快走却走不动的老态,以动作示其足痛,为下文闲谈,乃至提出为子谋职做了铺垫。

赵太后看到触龙这模样,感情上会有什么变化?

太后独白:几天不见,这老触龙咋变成这样了?也难为他了。且看他怎样说吧。

③太后之色稍解。

何以一番闲聊会使太君怒气稍平?原来太后也有一肚子委屈,新近丧夫,新君年少;众大臣不体察太后做为一个女人和一个母亲的心情,只把她当成一国之后,强逼她交出爱子为质,无怪太后恼怒得要“唾其面”。而触龙却绝口不提太子的事,反而对太后嘘寒问暖。这如盛夏中吹来一般凉风,给盛怒的太后一丝清凉的慰藉。

太后独白:到底是老臣,能理解我,知道关心我的身体。

④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盛怒之下的太后此刻怎么会笑起来呢?一是太后明白了触龙的来意原来是为其幼子谋一卫士之职,放松了警惕;二是触龙一大老爷们竟也懂疼爱幼子,简直与自己是志同道合了,难得遇上了知音。这一笑是宽慰的笑,是被人理解了的笑。

⑤持其踵为之泣。

课本注释为“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样解释与情理相悖。哪有母亲送女儿时握着她的脚后跟不让她走的?实际上,“持”的意思是“止”,“持其踵”,即“使其踵止”,意为不想离开她。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这样注释:“持,制止意。踵,脚后跟。人举足则两踵接迹而前。持其踵,就是说母亲拉着女儿,女儿不能举步。这是古人的形象语言。”

⑥太后曰:“然。”

一个“然”字,表面上是赵太后同意触龙对自己对待女儿种种做法的理解;实际上,太后已经悟到自己不让长安君为人质是短识的。太后在说“然”的时候,应是恍然若有所悟的样子。

⑦太后曰:“诺。……”

一个“诺”字,道出赵太后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触龙的劝告,痛痛快快地答应了让长安君做人质。

五、知识点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线字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B、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C、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D、乃自强步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奉厚而无劳B、少益耆食

C、祝曰:“必勿使反。”D、太后之色稍解

3、下列句中加线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念悲其远也B、赵王之子孙侯者

C、其继有在者乎?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E、祭祀必祝之

F、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4、对下列句中加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太后之色少解(颜色)B、曾不能疾走(竟)

C、妇人异甚(差异)D、持其踵为之泣(大声哭)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失其所与,不知给以

B、川壅而溃阻塞

吾能弭谤矣消除、阻止

C、吾妻之美者,私我也偏爱

王之蔽甚矣被蒙蔽

D、曾不能疾走快

入而徐趋小步快走

2、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触龙说(shuì)赵太后大臣强(qiáng)谏

B、盛(shèng)气而揖之没(mào)死以闻

C、媪(yùn)之送燕后也老妇恃(sì)辇而行

D、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

3、选出完全不含通假字的.一组()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无害②形貌昳丽

③失其所与,不知④邹忌修八尺有余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⑥徐公来,孰视之

⑦少益耆食 ⑧老妇恃辇而行

⑨奉厚而无劳

A、②④⑤B、②③⑤C、②⑤⑧D、⑤⑧⑨

4、和例句中“夫”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①遂率子孙荷提者三夫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夫战,勇气也④予观夫巴陵胜状

⑤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⑥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A、①⑥B、②③C、④⑤D、③④

5、下列句中“犹”字用法相同的两句是()和()

A、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犹得备晨炊

D、农夫犹饿死

E、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6、下列句子中用了比喻说法的是()

A、原未及填沟壑而托之B、一旦山陵崩

C、愿令得补黑衣之数D、老臣贱息舒祺

7、下列句子没有敬称的是()

A、敢以烦执事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吾不能早用子D、媪之送燕后也

8、“与”字作介词用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B、秦伯说,与郑人盟

C、若壅其曰,其与能几何D、吾与徐公孰美

9、“其”字作人称代词用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B、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C、谓其妻曰D、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10、下列每项中的两句,后一句接得对的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武。

B、防民之口,伤人必多。

C、问之客曰:“吾孰与徐公美?”

D、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1、选出加线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

(1)A、不若长安君之甚B、目似瞑,意暇甚

C、由是观之,王之蔽甚矣D、甚矣,汝之不惠

(2)A、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及郡下,诣太守D、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3)A、为川者决之使导

B、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D、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12、对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晋军函陵②若不阙秦③闻寡人之耳者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⑤肆其西封⑥吾妻之美我者

⑦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⑧赵王之子孙侯者

⑨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⑩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A、①⑧/②③⑨⑩/④⑤/⑥⑦

B、①⑧/②③④⑤⑨⑩/⑥/⑦

C、①⑧/②③⑨⑩/⑥/④⑤/⑦

D、①⑦/②③⑨⑩/⑥/④⑤/⑧

13、下列句中加线词,古今同义的一组是()

A、行李之往来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B、国人谤王财用于是乎出

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亲戚补察

D、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父母之爱子

14、省略成分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 B、敢以烦执事

C、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D、使监谤者

15、下列句子中,结构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而封以膏腴之地贤于长安君

B、夫晋,何厌之有忌不自信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是障之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非弗思也

D、客从外来,与坐谈敢以烦执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使监谤者

16、选出停顿有误的一组()

A、于是/入朝见威王。今齐/地/方千里。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C、邹忌修八尺/有余。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D、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1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春秋时期,有公、候、伯、子、男五种官职。

B、所谓“春秋三传”,指的是解释鲁史《春秋》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C、我国古代有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其中包括《左传》、《国语》和《战国策》

D、“曰”字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单独使用,它是作为一个语素在句子中充当成分的。

二、填空题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线词,分别指什么人?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公卿列士瞽史师瞍矇百工庶人近臣亲戚瞽、史耆、艾。

19、委婉劝谏是一种高超的语言艺术。认真回答下列各题,体会课文主人公各自采用的劝谏方法。

(1)烛之武之所以能说退秦师,主要在于他举例析理的深刻,详陈秦攻郑之害,其害主要有三:

其一,

其二,

其三,

(2)邹忌运用类比的方法讽谏齐王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3)触龙用对比的方法,使赵太后明白了的道理,进而使太后最终同意以长安君为人质。

导语:《触龙说赵太后》选自《战国策》,讲述了触龙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说服了赵威后,让她的爱子出质齐国的故事。下面是这篇文言文的赏析,欢迎参考!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阅读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赏析

《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开篇就描绘了一个气氛极为紧张的局面:赵君新亡,秦兵犯赵赵求齐助,齐要长安君作人质爱子心切的赵太后不肯让儿子去冒这个风险,严词拒绝了大臣们的强谏,并声称“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在这样剑拔弩张的情况下,触龙的谏说显然要困难许多。他深知要能说服赵太后,就必须让她明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然而,若从正面去讲道理,则将不但无济于事,反而会自取其辱。因此,必须顺着太后溺爱长安君的心理因势利导,巧说妙谏。

在争取到面见太后机会后,触龙先用缓冲法关切地询问太后的起居饮食,并絮絮叨叨地与她谈论养生之道,使本来“盛气而揖之”、戒备心极强的“太后之色少解”。这样,就从感情上消除了太后的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为进谏的成功拆除了第一道屏障。接着,触龙用引诱法恳切地为自己的幼子舒棋请托,以期让太后产生共鸣,从而引出她的心事。果然很快就勾起了太后的爱子之情。在她看来,触龙简直可以算得上是同病相怜的“知己”了。她不仅“笑曰”了,而且饶有趣味地与触龙争论谁更疼爱幼子的问题,开始毫不掩饰地向触龙袒露心迹了。这就为下一步谈论如何爱子的话题奠定了基础。

触龙抓住契机,用旁敲侧击的激将法说太后疼爱燕后胜过长安君。这一招果然奏效,立即引发了太后的反驳“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千回百折,终于得到了他最想要太后说的一句话。此时,他才可以正八经地谈论他的爱子观了。他于是从容回顾往事曰“媳之送燕后,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极力夸赞太后爱燕后而为之“计久长”的明智之举,以反衬出她爱长安君的“计短”。由于触龙不是像其他大臣那样指贵太后不该溺爱幼子,而是批评她还爱的不够,应像疼爱燕后那样疼爱长安君,才算爱得深远,所以太后听着十分顺耳,在不知不觉中已完全接受了触龙彀中。一声爽朗的“然”,就说明她已经完全接受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至此,触龙的谏说已初见成效。他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剖析历代诸侯子孙未能继世为侯的教训,其原因就在于“位尊”、“奉厚”、“挟重器多”,却“无功”、“无劳”。并以此作类比,一针见血地指出“今姐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青腆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且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真是既痛快淋漓而又字字力重千钧,揭穿了太后。始终顺着太后爱子的心理,从为长安君的根本利益着想出发,层层深人地启发引导,情离于理,理表与情,终于使太后深受感动,心悦诚服,慷慨应“诺”。

触龙的谏说自始至终未有一语提及“令长安君为质”,而太后情不自禁地说出“态君之所使之”,同样没有直接说穿派长安君入质于齐的话,与触龙的精彩说辞彼此配合,相映成趣。双方心照不宣,达成默契,丝毫不显馗尬。文末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作结,使首尾圆合,结构谨严,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喜剧色彩,彰显了触龙谏说的卓著成效。

劝谏艺术

先秦历史散文著作《战国策》,以记叙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外交斗争为主要内容。这些纵横家们,能说会道,长于论辩说理。其言论,内容精辟,启人心智,形式巧妙,入情入理,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至今,还放射着灿烂的艺术光芒。新编高中教材第一册入选的《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就是这类散文的代表。细细研读,其艺术性让人回味无穷;其思想性使人倍受启迪。现就文章的语言艺术作简要分析。

一、避其锋芒、欲擒故纵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赵孝成王继承了赵国的王位。因年幼,于是由赵太后执政。此时的赵国,新旧更替,动荡不安;野心勃勃的秦国又乘机攻赵,连克三座城池。赵国祸不单行,处于危难之中。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拒秦,赵太后只得求救齐国,共同抗秦。而齐国提出条件,让赵太后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方才出兵。作为母亲,赵太后心理的天平倾斜到了个人的私情一边。国难当头,群臣心急如焚,竭力劝谏,均遭斥责。赵太后甚至蛮不讲理的扬言:“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事情陷入了僵局,“劝谏赵太后”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面对此情,老臣触龙自愿担当此任,出面劝谏太后。太后得知触龙进见,知道他为劝说长安君做人质一事而来,思想上已有了充分的警惕和准备。她怒气冲冲,专等触龙提出此事,骂他个狗血喷头,吐他一脸唾沫。心里话:好一个大胆的家伙,竟敢顶风劝谏,自找没趣。然而,当老臣触龙迈着急促而蹒跚的步子进见时,太后等来的不是劝谏之辞,而是亲切而又温暖的问候和关心,这使她大为感动,随之心里那根绷得很紧的警惕之弦不自觉的放松了,怒气也渐渐消除了。其实赵太后正中了触龙的欲擒故纵之计,这也是触龙劝谏策略的第一步。

二、巧妙布阵、诱其上钩

赵太后怒色少解,但触龙仍未提及让长安君做人质一事,而是顺着拉家常的线索,向太后提出给自己的小儿子安排差使的请求,以趁自己健在之时为儿子作长远打算。这就表现出了对小儿子的特别疼爱。这个请求实际上是在向自己的目标──劝谏长安君做人质慢慢靠近,也是继续诱太后上钩的关键一步。这一请求非但未遭拒绝,而且还引起了太后感情上的同情和共鸣: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亲人不爱子?于是她爽快答应了。而且她好象找到了同盟,找到了“不让长安君做人质”的理解者和支持者。她哪里知道,这实际上是迈进了触龙的圈套。

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正当两人就“爱子”问题不谋而合的站到同一战壕里的时候,触龙顺势将话题引向了“谁更爱自己的子女”的论争,并巧妙的运用激将法:明知太后更爱长安君,却说她爱燕后甚于长安君。这便又引起了新的争论,于是触龙摆出自己的观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并以太后送女儿燕后出嫁时,担心女儿的长远利益的事实,使太后深深认识到:要真心爱子女,就要为子女做长远打算。太后承认了这一观点,紧接着,触龙步步进逼,从赵国的历史说开去,列举了一系列反面的事实:“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候者,其继有在者乎?微独赵,诸候有在者乎?”他们都不存在了。这是为什么呢?于是触龙顺理成章的指明了其中的原因:“岂非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丰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至此,言归主题已到火候。触龙便因势利导、水到渠成的指出了太后的做法:“尊长安君之位,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令令有功于国”的危害。从而也解释了他认为太后爱长安君不若爱燕后的理由。这样,就使赵太后陷入了既疼爱长安君,又不让他出使齐国,为他作长远打算的这种自相矛盾之中。使她深刻的明白了自己对长安君的爱只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溺爱而已,这种溺子骄子就等于杀子。于是,赵太后答应让长安君出使齐国,触龙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也挽救了赵国。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注释:

(1)赵太后:赵惠文王威后,赵孝成王之母。用事:执政,当权。

(2)长安君:赵太后幼子的封号。质:古代诸侯国求助于别国时,每以公子抵押,即人质。

(3)左师:春秋战国时宋、赵等国官制,有左师、右师,为掌实权的执政官。触龙言:原作“触詟”二字,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战国纵横家帛书,中有触龙见赵太后章,正作触龙,据此改正。

(4)揖:辞让。《史记·赵世家》“揖”作“胥”,胥为等待之意。义较胜。

(5)郄(x&igra一ve;戏):同隙。有所郄,是身体有所不正常的委婉说法。

(6)鬻(zh&ugra一ve;注):粥的本字。

(7)耆(sh&igra一ve;试):通“嗜”。

(8)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9)黑衣:赵国侍卫所服,用以指代宫廷卫士。

(10)宫:原作“官”,从《史记·赵世家》改。

(11)没死:冒死。臣对君的谦卑用语。

(12)填沟壑:“死”的比喻说法。自比为贱民奴隶,野死弃一尸一于溪谷。

(13)燕后:赵太后之女,远嫁燕国为后。

(14)踵:足跟。女嫁乘舆辇将行,母不忍别,在车下抱其足而泣。

(15)反:同返。古代诸侯嫁女于他国为后,若非失一宠一被废、夫死无子、或亡国失位,是不回国的。

(16)三世以前:指赵武灵王。孝成王之父为惠文王,惠文王之父为武灵王。

(17)赵之为赵:前“赵”指赵氏,周穆王赐造父以赵城,始有赵氏;后“赵”指赵国。公元前376年,魏、韩、赵三家灭晋分其地。赵国有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西南部等地。经赵武灵王至惠文王时,疆域又有所扩大。

(18)微:非。

(19)重器:指金玉珍宝。

(20)山陵:喻帝王,此处指赵太后。崩:喻帝王死。

(21)子义:赵国贤人。

译文:

赵太后新掌权,秦国猛烈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必须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极力劝谏。太后明确告诉左右:“有再说让长安君做人质的,我老婆子一定朝他的脸吐唾沫。”

左师触龙说希望谒见太后。太后怒容满面地等待他。触龙进来后慢步走向太后,到了跟前请罪说:“老臣脚有病,已经丧失了快跑的能力,好久没能来谒见了,私下里原谅自己,可是怕太后玉一体偶有欠安,所以很想来看看太后。”太后说:“我老婆子行动全靠手推车。”触龙说:“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就靠喝点粥罢了。”触龙说:“老臣现在胃口很不好,就自己坚持着步行,每天走三四里,稍为增进一点食欲,对身体也能有所调剂。”太后说:“我老婆子可做不到。”太后的脸色*稍为和缓些了。

左师公说:“老臣的劣子舒祺,年纪最小,不成才。臣子老了,偏偏爱怜他。希望能派他到侍卫队里凑个数,来保卫王宫。所以冒着死罪来禀告您。”太后说:“一定同意您的。年纪多大了?”回答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在老臣没死的时候先拜托给太后。”太后说: “做父亲的也爱怜他的小儿子吗?”回答说:“比做母亲的更爱。”太后笑道:“妇道人家特别喜爱小儿子。”回答说:“老臣个人的看法,老太后爱女儿燕后,要胜过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比不上对长安君爱得深。”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深远一点。老太后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抱着她的`脚为她哭泣,是想到可怜她要远去,也是够伤心的了。送走以后,并不是不想念她,每逢祭祀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一定别让她回来啊!’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了子孙可以代代相继在燕国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左师公说:“从现在往上数三世,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后代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太后说:“没有。”左师公说:“不只是赵国,其他诸侯国的子孙有吗?”太后说:“我老婆子没听说过。”左师公说:“这是他们近的灾祸及于自身,远的及于他们的子孙。难道是君王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地位高人一等却没什么功绩,俸禄特别优厚却未尝有所操劳,而金玉珠宝却拥有很多。现在老太后给长安君以高位,把富裕肥沃的地方封给他,又赐予他大量珍宝,却不曾想到目前使他对国家做出功绩。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老臣认为老太后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我以为你爱他不如爱燕后。”太后说:“行啊。任凭你派遣他到什么地方去。”于是为长安君套马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就出兵了。

子义听到这件事说:“君王的儿子,有着骨肉之亲,尚且不能依靠没功勋的高位,没劳绩的俸禄,而占有着金玉珍宝等贵重的东西,更何况作臣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