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治政治国名言警句

时间:2015-06-17 19:01:47

  治政治国名言警句
  
  1. 【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出处:《尚书•洪范》。羞:进献,贡献。而,同“尔”,你。意思是:对于那些有才能、有作为的人,要让他们贡献自己的力量,使你的国家昌盛。
  
  2. 【几时拓土成王道。自古穷兵是祸胎】出处:唐代李商隐诗《汉南书事》。王道:古代帝王以仁义治理天下的政策。穷兵:竭力发动战争。意思是:什么时候开拓疆土能成就帝王的仁义政治?穷兵黩武自古就是灾祸的根源。
  
  3. 【小不忍,则乱大谋】出处:《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小事上不能忍耐,就往往会破坏了大计划。
  
  4.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出处:《论语•季氏》。庶人:百姓。意思是:国家的政治清明,那么,百姓就不会有非议了。
  
  5. 【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出处:《孟子•尽心下》。政事:施政。意思是:没有好的政治,国家的财政就会不足。说明政治对国家的财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6.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出处:《尚书•洪范》。荡荡:宽阔、广大。意思是:不结党营私,治国之道就会宽广开阔。
  
  7.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出处:《韩非子•五蠹》。修:遵循。法:效法。意思是:不期望完全遵循过去,也不效法那些陈规,要研究现在的事情,从而做出相应的准备。说明政策应该因时而定。
  
  8. 【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明而私事息】出处:《苟子•君道》。达:畅通。义:原则。意思是:公正的道路畅通了,徇私舞弊的门就被堵塞了;为公的原则明确了,私人的贪图就停止了。用来告诫执政者应提倡为公以抵制私情的泛滥。
  
  9.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依靠自己的德行让人信服的,人们才会喜欢,才能心悦诚服。
  
  10. 【民虑之于心而宣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出处:《国语•周语上》。壅:堵塞。与:跟从。意思是:百姓心里的想法是经过成熟的考虑后说出来的,这是行成之后的自然流露,怎么可以堵塞其口呢?如果真要堵塞言路,还会有谁拥护你呢?说明为政者应广开言路。(治政治国名言警句,名言吧www.mingyanb.com)
  
  11. 【弗虑胡获,弗为胡成】出处:《尚书•太甲下》。弗:不。胡:怎么。意思是:不经过思考,怎么会有所收获呢?不去实行,怎么会有所成就呢?
  
  1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处:《孟子•梁惠王上》。老:第一个“老”为动词,尊敬、敬养。幼:第一个“幼”为动词,爱护。意思是:尊敬自己的长辈,并将这种尊敬也推广到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并将这种爱护推广到别人的孩子。
  
  13. 【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出处:《左传•囊公二十四年》。意思是:君主有了德行,就能叫人民快乐;人民快乐了,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14.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出处:《左传-僖公三十年》。因:依靠。敝:损害,败坏。与:同盟。知:明智。意思是:借助了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别人,这是才’二义的;失掉了自己的同盟,是不明智的。
  
  15. 【安危在.是非。不在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多寡】出处:《韩非子•虚实》。意思是:国家安全与否在于君王是否是非分明,而不在于力量的强弱;国家的存亡在于君王是否掌握了实权,而不在于手下有多少人。
  
  16. 【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出处:《苟子•王霸》。与:同盟的国家。意思是:既然两国已经缔结了盟约,就算看到了成败,也不能欺骗结盟的国家。
  
  17.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出处:《商君书•更法》。意思是: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要轻易变法;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要轻易改变器具。
  
  18. 【但得官清吏不横,便是村中歌舞时】出处:宋代陆游诗《春日杂兴》。但:只。意思是:只要官吏都清正廉明,不横行霸道,就是老百姓欢天喜地的时候了。
  
  19. 【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出处:《荀子•王制》。杂:混杂意思是:贤人与不贤的人不相互混杂在一起,有才能的英杰就会到来;是与非不颠倒混杂,国家就会安定。
  
  20.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出处:《商君书•更法》。道:方法。便:便利。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过去。
  
  21. 【治世者若登丘矣。必先蹑其卑者,然后乃得履其高】出处:汉代王符《潜夫论•衰制》。蹑:登上。意思是:治理国家就好比登山,一定要先从最底层开始,慢慢登到高处。用来比喻治理国家要从最基本的方面下手。
  
  22.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处:《孟子•公孙丑下》。道:仁政。意思是:能够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而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现多用来形容正义的事业就能得到支持,不合乎正义的倒行逆施则会遭到人们的反对。
  
  23. 【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出处:《商君书•农战》。偷:疏忽。意思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即便粮仓总是满满的,也不会放松农业生产。
  
  24. 【德惟治,否德乱】出处:《尚书•太甲下》。意思是:以德来治理国家,就会天下太平;反之,就会天下大乱。
  
  25.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出处: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意思是:一木人得道上了天,连他的鸡犬也都跟着成了仙。用来讽刺旧时一人发迹,附从者也跟着得势的黑暗政治现象。现常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26.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出处:明代顾大典《青衫记》。意思是:一旦掌握了权力,就发号施令。深刻揭露了官场上小人得志的猖狂表现。
  
  27.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出处: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雪花银:白银。意思是:担任三年“清廉”的知府,就可以捞到十万两的白银。表现了当时贪官污吏成风的黑暗现实。
  
  28.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出处:《宋史•岳飞传》。意思是:文官不贪图钱财,武官不贪生怕死,国家就会太平兴旺。
  
  29. 【尧舜之人,非生而治也;桀纣之人。非生而乱也,故治乱在上也】出处:《管子.霸言》。尧舜:指唐尧和虞舜,相传都是古代的圣贤之君。桀纣:指夏桀和商纣,古代的两个暴君。
  
  30. 意思是:尧舜时代的百姓,不是天生就好治理的;桀纣时代的百姓,也不是天生就爱作乱的。因此,治和乱的根本在于上面的统治者。
  
  31. 【时移而法不易者乱】出处:《韩非子•心度》。意思是:时代已经变化了,而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改变,那么,国家就会出现混乱。
  
  32. 【治国常富。乱国常贫】出处:《管子-治国》。意思是:安定的国家往往富有,而社会混乱的国家则常常贫穷。说明国家的贫富与政治有着直接的关系。
  
  33. 【十羊九牧,其令难行;一国三公,适从何在】出处:唐代刘知几《史通忤时》。公:主公。意思是:十只羊,九人放,号令就难以执行;一个国家如果有三个主公,人们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说明执政要避免政出多门,事权不一。
  
  34. 【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出处:《史记•陆贾列传》。
  
  35. 意思是:骑马打下来的天下,怎么可以还在马上治理呢?比喻可以用武力得天下,但却不能再用武力来治理天下,而是应讲究治术。
  
  36. 【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出处:《战国策.赵策》。尽:通晓。意思是:只按照书上的方法来驾御车马的,不能完全掌握马的脾性;只用古人的方法来管理现今的人,就不能通达时势的变化。说明治国不能死守教条,要因时因事制宜。
  
  37. 【世质则官少,世文则吏多】出处:晋代傅玄《傅子•官人》。质:质朴。文:浮华。
  
  38. 意思是:时代风气质朴,社会上的官员就少;时代风气浮华,社会上的官员就多。
  
  39.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出处:《淮南子。汜论训》。常:准则。本:根本。经:准则。上:极至。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
  
  40. 【奠言万木死,不因一叶秋】出处:唐代邵谒诗《论证》。秋:枯黄。意思是:不要说万木凋零不是因为一片叶子的枯黄。比喻临民治国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41. 【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出处:汉代桓宽《盐铁论•申韩》。决:缺口。意思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发现了弊端就会立即补救,看到了漏洞,就会马上堵塞。
  
  更多名言请到名言警句栏查阅